今天聊聊俄羅斯 / 烏克蘭電影《女狙擊手》。
片名 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 / Bitva za Sevastopol / Battle for Sevastopol (2015),別名狙擊309(港) / 塞瓦斯托波爾戰 / 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
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25歲的基輔大學歷史系學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投筆從戎,成為二戰中最致命的女性狙擊手,擊斃了309名敵軍。
俄羅斯與烏克蘭聯合制作的電影《女狙擊手》以她的傳奇為藍本,拍攝了戰爭中的女性力量。
和其他傳統戰爭片不一樣,這里沒有宏大的全景式戰役,沒有英雄主義的嘶吼,而是縮小著力點,主要圍繞 1941—42 年敖德薩圍城戰和塞瓦斯托波洛夫圍城戰事件展開,用細膩筆觸描繪女性在血與火中掙扎、成長、破碎。
影片穿梭于三個時空,戰前的青春歲月、前線的生死搏殺、戰后的國際外交舞臺,柳德米拉的人生被切割成碎。
歷史上真實的柳德米拉在戰前已是射擊愛好者,主動參軍后迅速嶄露頭角。片中三段愛情線,與猶太醫生博雷的未竟之約、與指揮官馬卡羅夫的短暫情愫、與同僚列奧尼德的生死相依,皆屬虛構。她在戰爭期間沒有任何外遇。
影片中的愛情戲份完全是藝術創作而刻意加入的內容,強化表現戰爭對普通人生活的撕裂,是好是壞就看觀眾想法了。
電影對女性身份的探討不止于此。
柳德米拉訪美時,埃莉諾·羅斯福送她華貴禮服,試圖將其包裝成“優雅的戰爭象征”。但她堅持穿著軍裝登上演講臺,用沙啞嗓音質問:“先生們,你們躲在我背后太久了!”
她打破了性別界限,不僅是“女性英雄”,更是超越性別的戰士。
導演是攝影師出身,對畫面要求苛求。
敖德薩海灘的夏日暖光與塞瓦斯托波爾戰場的灰冷色調形成對照。子彈射穿鋼盔的慢鏡頭,伴隨骨骼碎裂的聲效,讓人身臨其境。高潮戲海上撤離時,德軍的俯沖轟炸機如禿鷲般盤旋,船只炸裂,柳德米拉的臉被映成血紅色,兼具毀滅的壯麗與個體的渺小。
這部電影誕生于2013-2014年,2015年上映,正值克里米亞危機發酵期。
俄烏合拍的背景讓它有了更多政治內涵。烏克蘭版片名《堅不可摧》強調個體意志,俄羅斯版《塞瓦斯托波爾之戰》則突顯地緣符號。烏克蘭人看到家鄉敖德薩的堅守,俄羅斯人看到“衛國戰爭”的集體記憶。
制作期間,人們擔心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日益緊張的政治局勢,好在這部電影在兩個國家以各自語言同一天成功上映。
戰爭從未進化,只是換了武器。當今天的炮火再次撕裂東歐大地,這部八年前的電影意外成為預言。
片中柳德米拉用莫辛-納甘步槍擊殺309名敵軍,如今“星鏈”衛星指引的無人機正在執行相同任務。
歷史從未遠去,而柳德米拉們的血與淚,仍在警示每一個輕言戰爭的時代。
比戰爭更可怕的,是人類遺忘痛苦的速度。
硝煙鑄就女性史詩,
戰爭怒放血色玫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