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晨婷
上半年主要外貿城市進出口數據已經公布,外貿十強格局又迎來變化。
繼一季度上海超過深圳奪回“外貿第一城”后,深圳在上半年以微弱優勢實現反超。東莞和寧波的“搶五”大戰也同樣激烈,這場競爭暫時由東莞取勝,東莞在上半年實現了16.5%的快速增長。
憑借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的發力,金華排名連升兩位,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總額位居全國第8,增速達到20.1%,在外貿十強市中增長最快。此外,廣州進出口連續13個月保持增長,上半年進出口增速超15%,進出口總額達6050.5億元,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00億元大關。
上半年外貿十強市(制表:時代周報 王晨婷)
外貿第一、第五城爭奪激烈
相較2024年外貿十強格局,今年上半年的十強市迎來大洗牌。
幾番爭奪之后,深圳在上半年守住了“外貿第一城”。1-6月,深圳進出口達2.17萬億元,同比下降1.1%。上海進出口為2.15萬億元,以0.02萬億元的差距暫居第二,但上海上半年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速為正,微漲2.4%。
上海和深圳兩地“纏斗”已久。2012-2015年的3年間,“第一城”稱號曾兩度易主,此后9年上海一直穩居第一。去年,深圳進出口總額大漲16.4%,躍居首位。
來到今年,前五個月上海外貿總額一度反超了深圳,不過6月深圳進口、出口兩項數據均回正,重回“外貿第一城”。目前看來,2025年度的“外貿第一城”尚有懸念。
具體來看,深圳在出口總額上長期遙遙領先,但上半年整體出口額同比縮減7%,而上海出口增長11.1%;進口方面,上海總額超過深圳,但增速卻不及深圳,滬深兩地上半年進口的同比增速分別為-3.6%、9.5%。
類似現象在東莞和寧波兩地的競爭中也存在。上半年,東莞進出口總額超過寧波,奪回“外貿第五城”席位。
1-6月,東莞進出口總額7492.8億元,大漲16.5%,拉高同期廣東省外貿整體增速2.4個百分點。寧波雖然也實現了6.1%的快速增長,但7218億元的總額略低于東莞。
從月度增速看,東莞進出口值已連續15個月保持同比增長。出口增速方面,東莞和寧波兩地分別為10.6%、10.1%,差距尚且不大;但進口增速大相徑庭,東莞上半年進口增速為27%,而寧波則為負增長1.6%。
從東莞進口產品來看,農產品、紙漿、肥料等進口增長尤其明顯。上半年,東莞進口農產品95億元,增長58.7%;紙漿、紙及其制品47.2億元,增長11.6%。此外,礦物肥料及化肥進口大增3677.9倍。
總體來說,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兩大城市群在上半年的外貿表現均呈穩中向好,但大灣區大部分城市上半年的進口表現好于出口,長三角則整體在出口上表現更好。
數據表現也很明顯:上半年,長三角地區進出口規模超8萬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出口達5.22萬億元,增長9.9%,占同期全國出口總值的40.1%;進口2.9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0.05萬億,占同期全國進口總值的33.5%。
大灣區內地9市在上半年進出口達4.38萬億元,增長4.3%,占全國的20.1%。其中出口2.79萬億元,增長1.2%;進口1.59萬億元,增長10.2%。
(圖源:圖蟲創意)
廣州出口增速位居十強市之首
大灣區城市普遍進口強勁,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廣州作為大灣區核心引擎,上半年出口表現尤其亮眼,大漲25.2%,增速在十強市中居首。進口則略微平淡,微漲0.7%。
這與廣州的外貿結構有關。以深圳為例,作為典型的“出口導向型”城市,電子信息產品是出口的主力,而廣州雖然出口占比也顯著大過進口,但電器、服裝等傳統產業出口占比依舊較大。同時,由于傳統制造業占比較高,廣州進口的大宗商品、資源性產品更多,用以服務本地產業鏈配套。
今年上半年,全國進口下降2.7%,國際大宗商品降價是一大因素。不僅廣州,包括上海、寧波在內的許多城市都受此波及。比如,根據wind數據,中國天然氣進口價格指數(SITC3)在1月至6月間整體呈下降趨勢,從103.30降至91.40。而廣州1-6月進口天然氣總額同比下降了15%。
廣州在出口方面的增速較快,去年基數較低也是一大原因。
分類別來看,數據顯示,廣州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4%,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等出口增長51%,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增長19%,汽車同比增長21.1%。同時,廣州充分發揮南沙自貿區、4個綜合保稅區、2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及13個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的平臺作用,積極開展分撥集拼、飛機融資租賃等業務,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
(圖源:圖蟲創意)
長三角城市中的例外——金華,是出口、進口雙強。上半年,金華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5086.8億元,同比增長20.1%。其中出口同比增長20.6%,進口增長16.1%。其進出口上半年增速在外貿十強市中位居首位,進口和出口單獨的增速在十強市中分別都位居第二。
如此快速的增長,也使得金華外貿總額的排位迅速提升。2023年,金華在全國尚居第12位;2024年超越成都和杭州躋身十強榜;2025年上半年再次超越青島和廈門,位居外貿強市第8位。
其中,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占到金華外貿的“半壁江山”。上半年,義烏進出口總值達3247.7億元,同比增長20.8%;其中出口2880.3億元,同比增長21.4%;進口367.4億元,同比增長16.6%。
“搶出口”效應帶動義烏上半年加速出貨。在增長較快的主要出口產品中,家用電器出口同比增長51.9%,汽車零配件增33.3%,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同比增長42.3%。
不過,區別于長三角其他城市,金華上半年進口增速也較快。但這離不開金華的進口基數較小,導致變化幅度大。今年上半年,金華的進口額大約只占進出口總額的10.9%。
今年,義烏在進口方面也有所發力,其進口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監管平臺入選浙江省進口高質量發展項目計劃。2024年12月25日,義烏進口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啟動并落地首單業務。義烏商城集團探索優化事前證照管理方式,搭建全流程一站式數字化監管平臺。首批日用百貨、家電、玩具3類試點商品運行數據顯示,該平臺商品檢測認證效率提升75%,費用成本下降15%至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