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們有撰文分享過,福建艦已經擦除了甲板上艦載機起降留下的輪胎痕跡,考慮到遼寧艦和山東艦在類似操作后不久就宣布服役了,福建艦的動向也昭示了其正式服役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而福建艦的“好事將近”,也加劇了網友對“第4艘國產航母官宣消息”的渴望。
為什么第4艘航母至今仍未出現呢?這或許與其存在三個難點有關。
【第4艘國產航母設想圖】
難點一:技術升級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那就是中國在航母研制方面,并不是說定型一個設計后,后續航母都照搬這個設計,在內部技術采用上,一定會進行調整升級。
這一點在遼寧艦和山東艦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這兩艘航母是“姊妹艦”的關系,它們在外觀上很像,但山東艦相較于遼寧艦,是做了一定的內部結構調整以及新技術引用的。
【山東艦與遼寧艦很像】
同理,目前主流認為福建艦與第4艘國產航母也會是“姊妹艦”的關系,那么參照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情況,第4艘國產航母大概率也會針對福建艦遺留的設計缺陷進行完善以及升級。
而這個工作不是說短期內就能完成的,再者福建艦尚未正式服役,其實際使用過程中會出現什么需要調整的問題還有待發現,所以第4艘國產航母至今都沒有消息其實也是合理的。
難點二:周期規劃
除了技術升級方面的難點,中國航母的周期規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第4艘國產航母的“定檔”。
【第4艘國產航母建模圖】
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航母,其服役周期通常都只有30年-50年。
如果不能合理規劃航母的下水服役間隔,一次性建造大量航母,很容易導致未來某一時期陷入“航母力量空缺”的窘境。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美國。
早在2025年7月8日,美國“海軍學會”網站就曾披露稱,美國造船業的衰落嚴重影響了“約翰·F·肯尼迪號”航母的交付時間,而這也導致美國海軍的現役航母數量將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里,下降到10艘。
【美國“約翰·F·肯尼迪號”航母雖然下水了,但正式交付估計要延遲】
目前擁有11艘的時候美國都面臨著可部署航母不夠用的問題,等現役數量再降,那美國如何調度航母維系全球戰略就更難了。
我們雖然因為國防戰略和訴求與美國不同,不需要發展和美國那樣多的航母,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視航母周期,倉促安排新航母下水。
目前我國的3艘航母,平均建造時間都在5年的樣子。
【中國目前的3艘航母】
維持這個時間間隔,再假設中國所有航母的服役周期是40年,那么等遼寧艦退役的時候,解放軍海軍仍然還會保有8艘航母在役,能避免中國陷入美國如今的窘境。
難點三:培養戰力
第三個難點在培養戰力上。
相較于美國,中國的航母發展起步較晚,這也導致我國在航母戰力培養體系上有所欠缺。
舉例來說,遼寧艦是2012年9月25日服役的,但實際上此時的遼寧艦并沒有形成完整的戰力體系。
【中國遼寧艦】
都不用說別的,就說遼寧艦上負責對外攻擊的重要裝備——殲15艦載機。
遼寧艦宣布服役的時候,殲15都還沒有上艦,該艦載機在遼寧艦上的首次起降,是在2012年11月23日完成的。
而殲15正式交付并開始形成實戰能力,則一度推遲到了2013年12月。
且就算如今中國已經有了成熟的艦載機生產線,能及時生產出足夠的艦載機并安排上艦,那艦載機飛行員呢?他們可不是隨便培訓一下就能執飛的。
【中國航母上的艦載機飛行員】
有這么多難點需要解決,第4艘國產航母至今仍未出現簡直再正常不過了。
參考資料:
【1】《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中國進入“三航母時代”!》 環球網[2022.6.18.] 【2】《一睹為快!《淬火》宣傳片發布》 中國軍網[2024.9.12.] 【3】《美國航母數量將降至10艘》 北晚在線[2025.7.8.] 【4】《殲15披海軍灰藍色標準涂裝 正式量產服役》 中新網[2013.12.3.] 【5】《[正午國防軍事]現場直擊!獨家探訪海軍艦載航空兵著艦訓練 一名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是如何煉成的?》 央視網[2021.4.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