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伴隨國防實力的持續(xù)增強,今日中國的軍事面貌已煥然一新。今年,我國將正式邁入三艘航空母艦并存的新紀元。然而,細心的網民注意到,在國產航母進行測試航行期間,艦上竟懸掛著一面形似“日本國旗”的旗幟,且此類現(xiàn)象并非首次出現(xiàn)。
由此,網絡空間掀起了廣泛熱議,個別情緒激動的網友甚至提出尖銳質疑:為何我國航母測試時會出現(xiàn)懸掛“日本國旗”的情況?
高掛“日本國旗”?
2019年海軍成立70周年之際,央視對國產航母海上測試過程進行了專題報道。
當中國航母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展開關鍵測試時,一張圖片迅速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在這張畫面中,龐大的艦島上赫然懸掛著一面酷似“日本國旗”的旗幟,頓時激起公眾強烈關注,民族情緒隨之被點燃。
但這種狀況并非孤例。2024年5月,福建號航母啟動首次航行試驗。敏銳的網友注意到,該艦當時懸掛的六面旗幟中,就包含了一面與“日本國旗”極為相似的圖案,隨即在社交平臺上引發(fā)大量討論。
然而,航母測試期間為何會懸掛這類旗幟呢?實際上,這面引發(fā)爭議的白底紅圓圖案,并非日本的國家象征,而是國際通用的海事信號旗,代表數(shù)字“1”。
雖然外觀相似,但兩者存在本質區(qū)別,關鍵就在于旗幟的形狀。當這面“1”旗與紅底黃十字的“R”旗、紅白條紋的“U”旗組合懸掛,形成“RU1”旗組時,其含義是向周邊船只傳達:本艦正在進行航行測試,請注意避讓。
這種通信方式是全球航海界普遍認知的“海上通用語言”,自18世紀末以來,始終是海上交流不可或缺的手段。
試想,在無線電尚未普及的年代,茫茫大洋上船只相遇,如何表明身份、傳遞意圖?色彩鮮明的信號旗便成為解答。
目前中國海軍配備有46面通信旗,其中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數(shù)字旗等。
每面旗幟單獨使用都有特定意義,例如懸掛“A”旗,表示本船正在進行潛水作業(yè),請周圍船只遠離并減速;升起“D”旗,則意味著本船操作受限,請保持安全距離。
而當旗幟組合使用時,還能表達更復雜的含義。“AE”旗組代表緊急棄船信號;“BB”旗組則是邀請直升機降落的友好示意。
當中國海軍艦隊出訪他國港口,主桅桿上飄揚的“LBF”和“LBV”旗組,翻譯成文字就是最誠摯的歡迎語——熱烈歡迎!這種無聲的禮節(jié),展現(xiàn)了海軍這一國際化軍種特有的規(guī)范與優(yōu)雅。
那么,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為何這套古老的通信系統(tǒng)仍被保留至今?
信號旗為何無法退休?
盡管現(xiàn)代戰(zhàn)艦配備了衛(wèi)星電話、數(shù)據(jù)鏈等先進通信設備,但海洋上的活動主體并不僅限于大型軍艦。遍布四海的漁船、中小型商船,未必都具備現(xiàn)代化通信手段。
更為復雜的問題是語言障礙。當中國漁船遭遇外國貨輪時,如何實現(xiàn)高效溝通?這時,無需翻譯、全球通用的信號旗便成為突破語言壁壘的利器。它成本低廉、依賴視覺識別,堪稱海上溝通的終極保障。
掌握這套旗語體系并非易事,水兵們往往需要多年系統(tǒng)訓練,才能將四十余面旗幟的含義及組合方式牢記于心。一個細微的誤操作,就可能造成嚴重誤解。
正因學習門檻較高,部分國家已逐步減少相關培訓,轉而依賴電子翻譯設備。然而,科技在浩瀚海洋面前仍有局限,信號盲區(qū)普遍存在,設備故障也難以完全避免。
因此,中國海軍始終要求每艘艦艇配備專業(yè)旗手,這是對歷史經驗的傳承,更是對安全冗余機制的務實考慮。
2024年福建艦首次試航時,類似的“旗幟誤會”再次上演。網友的敏感反應,一方面體現(xiàn)了公眾對歷史問題的關注與愛國情懷,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對國際航海文化的認知盲區(qū)。
實際上,海軍懸掛信號旗正是專業(yè)素養(yǎng)與規(guī)則意識的體現(xiàn),與歷史立場并無沖突。理解這一點,有助于我們在情感沖動中保持理性判斷。正是這種理性與專業(yè),支撐著中國海軍邁向更廣闊的深藍。
了解事情真相后,相信大家也清楚了海上信號旗與“日本國旗”之間的區(qū)別。
中國海上軍事力量
這場“旗幟誤會”的小插曲,并未影響中國海軍走向深藍的堅定步伐。當前,人民海軍正處于力量躍升的關鍵階段。繼遼寧艦、山東艦之后。
今年,完全自主研發(fā)的福建艦也將傳來好消息,標志著中國正式邁入三航母時代。這艘排水量超過8萬噸的巨艦,憑借平直甲板、電磁彈射等先進配置,已成為全球常規(guī)動力航母的技術先鋒。
軍事分析人士指出,三航母體系的形成并非簡單的數(shù)量疊加,而是意味著中國在三個戰(zhàn)略方向上可實現(xiàn)航母同步部署,作戰(zhàn)靈活性與戰(zhàn)略威懾力實現(xiàn)質的飛躍——一艘維護、一艘待命、一艘執(zhí)行任務,確保戰(zhàn)斗力持續(xù)在線。
技術突破令人矚目,福建艦采用的電磁彈射系統(tǒng),目前全球僅有中美兩國掌握,且多數(shù)分析認為中國方案更具優(yōu)勢。
未來,它不僅可搭載現(xiàn)役殲-15艦載機,還將可能部署新一代隱身艦載機,構建更強大的海空防御體系。
與此同時,兩棲作戰(zhàn)艦艇家族迎來新成員——四川艦。作為076型首艦,這艘排水量超過4萬噸的新型戰(zhàn)艦于2024年底震撼下水。
該艦采用獨特的雙艦島設計、全通飛行甲板,并首次在兩棲艦艇上引入電磁彈射技術,使其具備高效運作固定翼戰(zhàn)機與無人機的能力。
美媒驚嘆其噸位遠超美國現(xiàn)役主力兩棲艦,寬敞的內部空間可容納上千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及配套裝備,顯著增強了中國遠程作戰(zhàn)與遠洋投送能力。西方觀察家直言,此類艦艇的大規(guī)模服役,是中國海軍追趕美國的重要舉措。
航母桅桿上那面曾被誤解的旗幟,也反映出部分公眾對國際航海規(guī)則的陌生,更凸顯出中國海軍嚴格遵循專業(yè)標準、積極融入國際體系的自覺。
當誤解的迷霧被事實驅散,展現(xiàn)的是中國海軍日益堅實的實力基礎。從信號旗手的技藝傳承,到福建艦的電磁彈射技術突破,再到四川艦拓展的戰(zhàn)略投送能力。
這些成就不是依靠表面符號的堆砌,而是源于無數(shù)日夜的扎實積累與自主創(chuàng)新的強勁動力。
讀懂桅桿上飄揚的“RU1”,就是讀懂一個古老海洋民族以理性與實力,重返世界舞臺中心的自信宣言。質疑的聲音終將隨風飄散,唯有巨艦破浪前行的軌跡,永恒書寫著大國海軍的壯麗征程。
主要信源
海軍節(jié)前國產航母出海,為何懸掛“日本國旗”?——長安街知事2019-04-18被稱“無人機航母”,中國海軍獲“新海上戰(zhàn)力”,外媒關注四川艦帶來新突破——環(huán)球網2024-12-30實力升級 中國海軍三航母時代即將到來——央視新聞2025-06-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