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大灣鎮(zhèn),黃茅峽水庫工程正式破土動工。作為連江干流首座控制性防洪工程,其啟動標志著廣東在加強北江防洪體系工程建設上邁出新的一步,對完善連江流域中下游防御體系,筑牢水安全保障,推動區(qū)域發(fā)展意義重大。
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源起南嶺山脈,干流全長468公里,流經韶關、英德、清遠主城區(qū)以及廣州、佛山、肇慶等粵港澳大灣區(qū)城市,北江三水思賢滘以上的流域集雨面積為46710平方公里,省內流域面積覆蓋6市25縣(區(qū)),共42930平方公里。
北江洪水主要由鋒面雨造成,多發(fā)于5~7月,北江流域河系呈對稱的葉脈分布,為扇形集水面積,匯流時間短,洪水容易集中,來勢兇猛。歷史上的北江,桀驁不馴、洪水肆虐。
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一直把保護北江安瀾作為重中之重,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基本形成了由樂昌峽水利樞紐、飛來峽水利樞紐、北江大堤、潖江蓄滯洪區(qū)、蘆苞涌和西南涌分洪河道等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流域防洪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在抗御洪澇災害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守護著廣州、佛山、清遠等地社會安定、百姓安寧。
由于近年極端天氣頻發(fā),北江流域屢遭洪水威脅,連江中下游部分城鎮(zhèn)經常受淹。省委、省政府堅持問題導向,審時度勢,果斷決策興建黃茅峽水庫,以解連江洪澇之患。省有關領導同志多次聽取匯報,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推動黃茅峽水庫工程入選國家“兩重”建設標志性重大水利工程。省水利廳、清遠市人民政府密切配合,聯(lián)合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發(fā)改、財政、自然資源、生態(tài)、交通、國資等有關部門、單位同向發(fā)力,并在今年獲得首批8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
黃茅峽水庫位于連江英德市大灣鎮(zhèn)區(qū)下游6公里處,工程等別為II等大(2)型,總庫容5.62億立方米。工程以防洪為主,結合航運,兼顧灌溉、發(fā)電等綜合利用為定位,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綜合性民生工程”。
作為北江防洪體系的“關鍵一環(huán)”,黃茅峽水庫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北江中下游防洪體系,極大緩解廣州、佛山、清遠等城市的防洪壓力,減少飛來峽庫區(qū)內的臨時滯洪區(qū)啟用幾率。
航運方面,黃茅峽水庫將同步建成Ⅳ級航道體系,把 500噸級船舶通航能力延伸至連江腹地,改善連江通航條件,顯著提升水運物流效率,促進區(qū)域間物資流通與經濟交流。
發(fā)電方面,打造“綠色能源”,預計年均輸出1億多千瓦時綠色電能,為區(qū)域能源結構優(yōu)化注入“清潔動力”。
灌溉方面,可為連江英德灌區(qū)提高灌溉供水保證率,保障農業(yè)用水需求,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為水利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通過公募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這一舉措不僅拓寬了融資渠道,盤活水利資產,還為工程建設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進一步充實資金池,確保工程建設順利推進。(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 鄭彩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