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軍高級顧問的話,像顆炸雷。五角大樓導彈庫見底,美軍導彈只夠撐 8 天。8 天之后,要么彈盡糧絕,要么就得動核彈。這事你怎么看?是美軍放的煙霧彈,還是確有其事?臺高層突然喊話,是在打掩護,還是真的怕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前五角大樓高級顧問、退役美國陸軍上校道格拉斯·麥格雷戈當地時間17日在社交平臺X上發帖所說的話,他的可信度有多大?
環球網報道
道格拉斯·麥格雷戈
首先,從背景來看,麥格雷戈是退役美軍陸軍上校,曾參與“沙漠風暴”行動,也曾擔任特朗普政府時期的五角大樓高級顧問。
這些資歷確實說明他有軍事戰略與美軍運作的專業知識。他對美軍體系有深入了解,講話有一定分量。
但需要注意:他已退休多年,當前不在美國國防決策鏈條之中。
其次,從發言風格與立場來看,麥格雷戈近年來常出現在保守派媒體,立場偏向反戰,尤其批評美國對烏克蘭、以色列等的軍事援助。
他多次在公開平臺(如X)上表達對拜登政府的強烈不滿,并對俄烏戰爭表達與主流媒體不同的觀點。
因此,他的言論往往帶有明顯立場色彩,甚至是“驚人之語”。
那么麥格雷戈的發言確實可信度不是很高,需要警惕,但確實是一個有價值的“信息”。
美軍彈藥庫存告急:多線 “失血” 難支撐?
美軍近些年持續向烏克蘭、以色列等多地提供軍事援助,這種高強度的彈藥輸出是否會導致自身庫存告急?我們結合具體數據來看。
一、近三分之一的“標槍”和“毒刺”已調出支援烏克蘭
美媒披露,近三分之一的“標槍”和“毒刺”已調出,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顧問馬克?F?坎西恩根據美國陸軍預算支出記錄計算,“標槍” 導彈自 1994 年投產以來總計生產 37739 枚,除去訓練和試驗消耗,庫存大概在 2 萬至 2.5 萬枚之間2。
而俄烏沖突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約 7000 枚 “標槍” 反坦克導彈,約占美國儲備量的 1/3。
在 “毒刺” 防空導彈方面,根據白宮數據,美國曾向烏克蘭提供 2000 枚 “毒刺”,有分析據此推算這一數量約占庫存量的四分之一。
不過也有報道稱,美國已向烏克蘭運送了儲備庫約 1/3 的 “毒刺” 地空導彈。
綜合來看,雖然 “毒刺” 導彈調出比例表述存在一定差異,但從多方報道及專家分析可知,美國確實向烏克蘭輸送了大量 “標槍” 和 “毒刺” 導彈,占其庫存相當比例,近三分之一的 “標槍” 被調出這一說法較為可信,“毒刺” 導彈雖不能完全確定,但也有很大可能達到了近三分之一的調出比例。
二、支援以色列:精確彈藥也“掉庫存”
在巴以沖突中,美國照樣沒少出手,給以色列送了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小直徑炸彈(SDB)這類高精尖武器。
雖沒到 “萬枚” 級別的消耗,但數量也相當可觀 —— 光 JDAM 制導套件就送了約 3000 套,SDB 小直徑炸彈也有上千枚。
這些家伙可不是普通炮彈,個個是 “金貴貨”,造起來費錢又費時間,用一顆就少一顆。再加上還得留著彈藥防備伊朗,等于美軍在好幾個戰區同時耗彈,庫存的壓力自然像座山似的壓過來。
三、產能與供應鏈:結構性短板暴露
就拿核心環節來說,美國固體火箭發動機廠商如今只剩 2 家 —— 航空噴氣?洛克達因和諾斯羅普?格魯門創新系統,冷戰時期的產業鏈盛況早已不在。
更要命的是,導彈主承包商數量較冷戰時期大幅縮水,供應鏈企業也砍掉了大半,從過去上萬家銳減到不足 2000 家。
這種 “斷鏈式” 收縮,讓擴產成了紙上談兵 —— 不是不想加量,是根本沒足夠的廠子和鏈條接得住活兒。
此外,美國還頻繁向紅海方向調配彈藥,戰斧、滑翔炸彈、空地導彈輪番上場,用于應對胡塞武裝襲擊。
這些原本計劃留給“太平洋戰區”的戰備彈藥,如今在中東和歐洲就耗光了。多線作戰下,美國出現“戰略錯配”問題。
綜合分析,美軍導彈庫存僅供 8 天消耗一說,雖可能有些許夸張,但也反映出其多線消耗下的庫存壓力。
對比五角大樓的反應,千里之外的臺灣省高層的轉變不免讓人深思。
臺高層突然喊話,是在打掩護,還是真的怕了?
在麥格雷戈發出警告的次日,即7月18日,臺灣方面發生了一個新動態。
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蕭美琴公開表態稱,臺灣“不會挑釁”、“無意與中國大陸發生沖突”。
這番表態與她一貫立場存在明顯落差。
蕭美琴作為被中國大陸列入 “臺獨頑固分子” 名單的政客。多次在國際場合發聲,強調“抗中保臺”立場。此次改口,不做表態解讀,僅看話語本身,語氣趨于緩和。
更值得關注的是,她在講話中強調“和平穩定”,并提及臺灣與大陸之間的“經濟連接”。
這類話語此前罕見。
如果從時間線來看,這一表態出現在美方自曝軍火庫存不足、援助放緩的背景下。
外界普遍認為,此舉并非簡單“轉性”,更像是在當前臺海緊張背景下的“降溫”動作,目的是向中美雙方釋放“非對抗”信號。
綜上來看,美軍彈藥庫存的真實狀況雖難有定論,但多線消耗下的庫存壓力與產能瓶頸已是不爭的事實。
而蕭美琴的 “緩和表態”,更像是臺海棋局中的一記微妙落子。在美方軍援底氣漸虛的節點,這種突兀的 “降溫”,與其說是 “怕了”,不如說是對現實的暫時妥協。畢竟,“臺獨” 勢力的生存根基,向來依附于外部勢力的軍事背書。當這根 “靠山” 出現松動,臺當局的姿態自然要跟著調整。
只是,無論美軍庫存如何、臺方表態如何,有一點不會改變: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從不會因外部雜音而動搖。任何試圖分裂國家的行徑,終將在歷史大勢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