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也開始試水知識付費賽道了。
最近,汪峰聯(lián)合賈軼男、孟凡荻、武勇恒、黃毅、彭海桐等多名音樂人打造的未來音樂學院“汪峰教你學音樂30天音樂升維計劃”音樂課程上線,售價299元。他在直播中提到,自己和近百人的團隊,花了3個多月錄制了這套音樂課程,想把自己關于唱歌、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分享給大家。
從王力宏、方文山到汪峰,當聚光燈下的明星開始走下舞臺,走進直播間、網(wǎng)課平臺,試圖將過去積累的經(jīng)驗沉淀成可售賣的內容產(chǎn)品,他們能否真正把音樂課變成一門好生意?
汪峰音樂課“啞火”,問題在哪?
汪峰“未來音樂學院”的推出并非毫無鋪墊,今年6月,汪峰在綜藝《五十里桃花塢5》中為辣目洋子上聲樂課的片段,就被剪成短視頻廣泛傳播,突出其專業(yè)導師的身份。
緊接著在6月29日,抖音官方賬號“未來音樂學院”更新了第一條宣傳視頻,汪峰在視頻中表示,音樂教育可以讓他在音樂上的夢想得以延續(xù),正式官宣未來音樂學院。
據(jù)悉,“未來音樂學院”關聯(lián)公司為北京相信為來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其大股東為汪峰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壯麗峰景(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持股60%)。
7月5日,汪峰“未來音樂現(xiàn)場”的直播中,“未來音樂汪峰30天音樂升維計劃”音樂課程正式推出,據(jù)各大媒體報道,直播間共售賣了超過5600套課程,按照299元一套來計算,僅當天的銷售額高達近160萬元。
據(jù)直播間介紹,汪峰的“30天音樂升維計劃”共分為34節(jié)課,都為汪峰親授,另外再送3節(jié)為聲樂導師直播課,共37節(jié)課。
課程以演唱、創(chuàng)作為主,既有專業(yè)知識講解,也包括汪峰本人的經(jīng)驗分享,如“從古典到搖滾,我經(jīng)歷了什么”、“什么是好創(chuàng)作”等主題,試圖讓學員從多個維度理解音樂,提升對音樂的感知力與表現(xiàn)力。
在教學設計上,課程的時間安排為每節(jié)10多分鐘,主打輕量化陪伴式學習,特別強調對于普通人的可達性,無需專業(yè)背景,宣傳文案中提到,只要“對音樂有熱愛、對情緒有訴求”,便可在30天內“唱出自己、聽懂音樂、找回快樂”。
在30天的學習完成后,還會組織相關考核,特別優(yōu)秀者可以進階學習,之后有機會參與汪峰的線下活動,甚至成為汪峰演唱會的伴唱嘉賓。
此外,課程還設計了一套以用戶體驗為導向的附加服務,包括真人老師伴學、專屬測評報告、個性化建議等互動機制,以及汪峰親簽入學信、定制音樂徽章、禮袋等“儀式感”產(chǎn)品,強化了課程的沉浸感與歸屬感。
細看下來,汪峰音樂課的產(chǎn)品邏輯并不復雜,以明星個人IP為吸引力,通過數(shù)字化內容的形式將其經(jīng)驗與知識進行包裝和輸出,從而激發(fā)用戶的消費興趣。從市場角度來看,這也是成熟藝人拓展職業(yè)邊界、探索非傳統(tǒng)收入模式的一種積極嘗試。
該課程在抖音店鋪“未來音樂學院”共售出799套。從目前數(shù)據(jù)來看,汪峰的音樂課銷量確實不高。
據(jù)觀察,在沒有汪峰的未來音樂學院的抖音直播間,僅有寥寥19個觀眾在線。再加之主播帶貨偏“生硬”,也讓用戶從“內容好感”到“下單意愿”中間存在斷層,缺乏精準的人群定位和匹配的傳播路徑,使得課程的轉化率低迷。
其實,相比此前王力宏單價60元、總價1699元的聲樂課程,汪峰299元的音樂課并不貴,但為什么銷量卻不佳呢?
首先,這些音樂課程本質上是明星IP的延伸,賣多賣少,很大程度依賴明星效應。而諸如“30天開啟創(chuàng)作之路”、“30天學會唱好一首歌”、“每天10分鐘吃掉導師30年的頂級資源”的宣傳語等速成的承諾,雖然在短期內引起了話題性,但在消費降級的背景下,大眾對“速成”的承諾通常持保留態(tài)度,尤其是在教育領域,一旦宣傳內容與實際體驗之間存在較大落差,用戶的負面情緒往往會迅速擴散。
另一方面,問題則出在課程內容有點“散”,像是把汪峰這幾十年的音樂經(jīng)歷揉成了碎片,雖然覆蓋面廣,卻缺乏系統(tǒng)串聯(lián)。而且,由于每節(jié)課時長有限,難以沉浸,可能無法打動那些真正想提升技能的用戶,也無法承載泛興趣者的持久熱情,有點不上不下。
從用戶畫像的角度來看,汪峰音樂課的主要受眾群體顯然是被明星效應吸引的泛粉絲。這他們的興趣更多地集中在汪峰的個人魅力和音樂作品上,而非音樂教育本身。
我們也注意到,有用戶在直播間詢問是否能由汪峰親自一對一交流,而主播卻以一句含糊的“有機會”輕描淡寫帶過。這種模糊回應也引發(fā)了用戶的不滿,有可能會加劇用戶與商家之間的誤解與矛盾。
也就是說,理性消費的受眾群體對“性價比”和“教學設計”的敏感度較高,這使得他們在選擇課程時更傾向于評估課程內容的專業(yè)性與深度。如果課程無法提供這些因素,他們的購買意圖便會迅速消失。
此外,知識付費行業(yè)的盜版問題也體驗出現(xiàn)在汪峰音樂課。在課程上線近半個月的時間,現(xiàn)在閑魚市場已經(jīng)40元就可以輕松買到課程的網(wǎng)盤資源,并且在視頻評論區(qū)還有部分拼課的用戶,花一半價錢就能購買。此前,王力宏的月學也存在類似現(xiàn)象,閑魚市場9.9元就可以輕松購買。
因此,汪峰的音樂課銷量不佳,根本原因不在流量,而在明星光環(huán)沒能撐起教育的殼,以及當下知識付費的盜版困局。一方面,明星光環(huán)可以帶來一時關注,但若要贏得長期信任,仍需內容本身;另一方面,在盜版內容隨處可得的背景下,用戶對付費學習的意愿也進一步被削弱。
近些年,成熟藝人的個人品牌塑造,已經(jīng)從作品、曝光的追逐,轉向深度的價值輸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十年,有十幾位明星進入教培市場,主要集中在語言和音樂兩大領域。
比如,2015年胡海泉投資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了音樂教育平臺“學音悅網(wǎng)”、2016年沙寶亮成立了“全民歌星”,推出線上App和線下課程;2017年龔琳娜在喜馬拉雅推出的《跟著龔琳娜學唱歌》學習課程。
去年12月,林俊杰也在2025年巡演計劃中透露,將啟動融合東西方音樂精髓的音樂學院項目,培育新一代音樂人才,被粉絲稱為“林院長計劃”。
甚至在海外,配樂大師Hans Zimmer也在MasterClass開設了自己的配樂課程,面向全球發(fā)行。
然而,明星音樂課程的成功之路并不像看起來那般順暢,大部分明星課程,如今似乎已經(jīng)鮮少活躍。
以前文提到的王力宏在2021年宏推出的音樂學習App“月學”為例,如今該平臺的活躍度早已下降,大部分官方社交賬號都停留在2021年,未見持續(xù)更新,微信公眾號最近的一條動態(tài)也停滯于2024年12月的一篇反詐重要通知。
早在2014年,胡彥斌和兩位圈內合伙人創(chuàng)立的牛班NEWBAND則采取了不同的路徑。
與側重明星個人IP帶動流量的單一音樂課程模式不同,牛班的路徑更接近專業(yè)孵化——將胡彥斌的個人經(jīng)驗與行業(yè)資源沉淀為可復制的標準化教育產(chǎn)品,而不是依賴明星光環(huán)的單點支撐。
相比之下,牛班構建了完整且系統(tǒng)性的教學體系,課程分層清晰,覆蓋唱作、制作、錄音、混音等多條音樂職業(yè)路徑,并結合真實項目進行實戰(zhàn)訓練,為學員規(guī)劃出可量化的技能成長路線。
不過,對比汪峰30節(jié)售價299元、王力宏28節(jié)售價1699這樣偏情緒體驗型的線上課程,扎根線下、重資產(chǎn)模式的牛班自然定價更高,聲樂互動課6節(jié)的團購價為1320元,而吉他VIP一對一體驗課(50分鐘)定價677元, 基于是線下課程的市場定價。前者的優(yōu)勢在于輕資產(chǎn)、門檻低、情感價值強,后者則在專業(yè)度和系統(tǒng)性上更有保障,但也意味著更高的學習成本、運營成本。
可以說,兩者雖形似,但實現(xiàn)路徑完全不同。牛班的核心競爭力是標準化教學+可擴展運營體系,有機會跑出一個穩(wěn)定變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音樂教育品牌。而汪峰、王力宏為代表的線上課程的核心吸引點則是明星影響力+情緒共鳴,缺少課程的可復制性和用戶長期運營機制,目前更像是一次IP內容商業(yè)化的試驗。
那么從用戶出發(fā),明星的課程真的滿足了普通用戶的需求嗎?
傳統(tǒng)音樂培訓機構,比如琴行、聲樂班、藝術學校,最大的特點是“面對面教學、結果可見、定制化”,用戶繳費后有明確預期,比如孩子要考級,大人要演出,技能必須看得見、摸得著。而線上明星音樂課,往往主打情緒價值、體驗感與故事性,吸引的用戶大多是興趣驅動,而非目標導向,學習效果也因人而異。用戶買單的不是學得怎么樣,而是體驗如何。
隨著知識消費逐漸從盲從走向理性,用戶的需求也在變化,很多人已經(jīng)從“跟著大V學點啥”轉向“為結果買單”。而這正是許多明星音樂課難以回答的問題。
換句話說,真正能成為“好生意”的明星音樂課,不僅要跳出一次性販賣內容的思維,更要擺脫單純面向粉絲和情懷消費的路徑依賴。
明星光環(huán)只是敲門磚,真正能決定復購率和口碑的,仍是教學的硬實力。若課程只是“聽明星聊音樂人生”,而無法有效提升用戶的表達、創(chuàng)作與演唱能力,那最終只能是一次短暫的情緒消費、韭菜行為,很難進入教育、生意的范疇。
結語
真正有價值的個人品牌,不是被看見多少次,而是能留下什么。
當明星投身知識付費領域,他們不再是舞臺上的光源,而更像現(xiàn)實的鏡面。舞臺的聚光燈散去之后,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過自身的沉淀與經(jīng)歷,折射出他人真正有用的價值。
畢竟,知識付費要求的是內容的深度和結果的兌現(xiàn)。歸根結底,流量能賣貨,但賣不動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