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樂多
來源:蘇商會
圖片
5月28日,68歲的藥物代謝領域泰斗鐘大放教授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7月4日,檢方作出不予批捕決定。7月5日凌晨,鐘大放走出看守所,恢復人身自由。
時隔37天,這位曾參與國內1/5以上創新藥物研究的頂尖科學家終于重獲自由。此前,這位頂尖的科學家因卷入上市公司諾思格的1.8億元股權糾紛,被指控“敲詐勒索”身陷囹圄。
為此,48名中科院碩博生聯名請愿。這些在藥物研究領域深造的高層次人才在請愿書中寫道:“鐘老師一生奉獻科研,如今卻因商業糾紛身陷囹圄,這是中國科學界的悲哀。”學界普遍擔憂,此案可能打擊科學家創業熱情。
究竟是何種糾紛,讓醫藥學界如此震蕩?
1.刑拘漩渦,撲朔迷離
5月28日,北京警方以涉嫌“敲詐勒索”為由對鐘大放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值得玩味的是,這一動作發生在蘇州檢方對另一起“職務侵占”指控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敏感時刻。
而這場糾紛,要追溯到2016年。
公開資料顯示,鐘大放是吉林長春人,曾任沈陽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等職,2015年1月創立蘇州海科,并獲得“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人才”稱號;2021年,鐘大放入選“全球頂尖前10萬科學家”。
而本案的另一關鍵人物武杰,則為美國國籍、諾思格董事長。
此次案件要追溯到2016年,時間線大致如下:
2016年3月24日,鐘大放與武杰簽署了第一份合作備忘錄:武杰用諾思格0.8%的股份,置換蘇州海科80%的股份。并于2016年6月27日簽署了正式的股權轉讓協議。
彼時,武杰宣稱諾思格估值為100億元,而當時的蘇州海科估值為0.65億元。在此基礎上,雙方的置換才在商業考量上顯得合理。
2017年,鐘大放發現,諾思格當時對外公布的市值評估為2.25億元。而目前諾思格最新市值也僅為50億元,都與9年前武杰宣稱的100億元市值相差甚遠。
而鐘大放成立的蘇州海科,手握生物分析實驗等領域多項前沿技術,盈利能力較強,撐起了諾思格2016年到2018年的1/3利潤,卻僅僅置換了0.8%的利潤,鐘大放開始意識到不對勁。
2017年7月起,鐘大放曾提出雙方終止合作。2018年7月的補充協議成為爭議核心。雙方約定將鐘大放團隊持股比例上調至 4%,但附加了嚴苛條件:蘇州海科需連續三年保18%以上利潤增長,且鐘大放、陳笑艷二人遵守競業限制。
2020年7月,諾思格面臨上市,鐘大放要求武杰按照承諾將代持的股權登記至其名下,但武杰不予兌現,并要求鐘大放在證監會的詢證函上做出“與諾思格不存在股權糾紛”的陳述。
2021年,武杰報案稱鐘大放涉嫌職務侵占、敲詐勒索。前者因 “證據不足” 不起訴,后者導致鐘大放被刑拘。其妻子實名舉報諾思格 “以刑化債”,控訴上市公司借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
2022年,在諾思格沖刺上市之際,鐘大放直接向深交所提交了舉報信。同年8月2日,諾思格成功登陸創業板,股價漲超14.11%。
2023年8月,鐘大放起訴諾思格索賠1.8億元,北京四中院與高院兩審均駁回其請求。目前最高法已受理再審申請。
時間來到今年,鐘大放因被諾思格公司指控涉嫌“敲詐勒索”,被刑事拘留。6月19日,諾思格的聲明證實了此事,稱在公司上市申報時,鐘大放等人通過違法扣留公司資料、偽造文件等方式阻撓、延遲公司上市進程,以此相要挾索要錢款數億元。公司曾被迫妥協,并向鐘大放等人支付巨額資金。諾思格還表示,鐘大放等人通過舉報、輿論壓力方式威脅進一步索要更多金額,最終公司選擇報警解決。
5月28日,鐘大放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7月4日,北京檢方作出不予批捕決定。鐘大放在被刑事拘留37天后恢復人身自由。據悉,鐘大放的健康狀況成為重要考量。身患多項基礎疾病的他,在37天羈押期間身體狀況明顯惡化。知情人士透露,出獄后的鐘大放急需靜養恢復,暫時無法公開露面。
一場橫跨九年的股權糾紛,讓68歲的科學家身陷囹圄。
2.學界聯名請愿
48名中科院碩博生聯名請愿成為本案標志性事件,也成為了案件的轉折點。這些在藥物研究領域深造的高層次人才在請愿書中寫道:“鐘老師一生奉獻科研,如今卻因商業糾紛身陷囹圄,這是中國科學界的悲哀。”學界普遍擔憂,此案可能打擊科學家創業熱情。
請愿書中,這48名碩博生提及鐘大放的過往事跡,社會各界可以拼湊出鐘大放的科研人生。
他是一位極具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的科研工作者,在上世紀放棄了德國先進的科研平臺和優厚的生活條件,毅然回到祖國投身于新藥研發工作,尤其是在藥物代謝動力學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鐘大放教授至今已發表超過210篇SCI論文,并直接參與了國內超過五分之一創新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為國產原研藥物的研發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一名教育者,鐘大放教授在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培養并指導了50名博士生和近100名碩士生,對科研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學生們成為了各個機構、科研院所和知名企業中的行業骨干和中堅力量。
鐘大放教授淡泊名利,盡管曾兩次被推薦提名院士,但都因不愿意讓行政事務占用自己的科研時間而拒絕。即使在他擔任藥代中心領導職務期間,他也從未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而是甘心做鋪路石,積極鼓勵和支持年輕學者的發展,贏得了同事們的尊敬和學生們的愛戴。
鐘大放的學生們呼吁辦案機關能夠公正地處理此案,并考慮采取更為人性化的措施,如取保候審等,以體現法律的溫情、謙抑與人本關懷。他們認為,這不僅是為了鐘大放教授個人的權益考慮,也是對其多年來對科學和社會所做貢獻的一種尊重。
除了學生們的一片赤誠,鐘大放的妻子也公開實名舉報,指出武杰于2016年諾思格尚未上市時,虛構公司有100億元估值,在沒花一分錢的情況下,騙取收購鐘大放親手創辦的蘇州海科公司股權。事情敗露后,又誣告鐘大放敲詐勒索,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以刑化債,直至把年近70歲的鐘大放刑事拘留,以此逼迫鐘大放讓步妥協。
3.一場股權爭奪戰
此次案件的幾個關鍵點,分別在2018年7月、2020年10月、2022年3月,鐘大放與武杰分別簽下一份補充協議、一份股權代持協議和一份股轉債協議。
知情人士稱,之所以時隔兩年就簽下新的協議書,是因為武杰在此期間多次毀諾,試圖否認承諾給鐘大放等人的諾思格相關股權。每次毀諾后,又會為了公司能成功上市,通過盛澤林等中間人和鐘大放進行協商,簽下補充協議。
而這三份協議存在與否,成為了雙方利益糾紛的根源。
對此,鐘大放提供了這份協議簽訂期間的聊天記錄、協議復印件、字跡司法鑒定等作為證據,諾思格和武杰堅稱協議不存在。鐘大放的學生、合伙人陳笑艷則表示最終執行情況她不清楚。
由金陵司法鑒定所出具的鑒定意見書顯示,武杰、鐘大放、陳笑艷在2020年10月簽訂的股權代持協議上的字跡與本人一致。
對此,諾思格堅稱,這份股權代持協議不存在。諾思格表示,這份協議系鐘大放偽造文件,意圖蓄意抹黑公司。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已確認,2020年協議書不成立。
目前,盛澤林拒不承認自己拿走了這份協議的原件,案件審理因此缺少關鍵證據。而合伙人陳笑艷也否認簽署。
截至目前,有關鐘大放與武杰是否簽署了股權代持協議的訴訟已經完成初審和二審,鐘大放均被判輸。鐘大放已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雖然鐘大放目前不予批捕,但案件還在持續推進,這場鬧劇最終結果如何,還是個未知數。
參考資料:
藥視網:《頂尖藥學科學家37天羈押后,檢方不予批捕!》
每日經濟新聞:《68歲博導追索1.8億元賠償,向最高院提出再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