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里,有不少國家曾是咱們的 “藩屬國”,定期來朝貢,這在古代是挺常見的事兒。直到 1947 年,最后一個向中國朝貢的藩屬國坎巨提,宣布不再進行這項延續了很久的儀式。這事兒不光標志著一個時代過去了,也讓咱們看清了中國和這些國家之間那段特殊的關系。
今天咱就聊聊這個坎巨提,它跟中國有近 200 年的朝貢交情,在咱中國歷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從乾隆那會兒起,坎巨提就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1761 年,坎巨提派了個使者來見乾隆,說想給清朝朝貢。別看坎巨提是個小國,國力弱、日子也窮,但每年都愿意把收集到的砂金獻出來,這可是對中國忠心的表示。
乾隆對這事兒特別上心,不光讓駐疆大臣派人保護坎巨提,還回贈他們綢緞之類的東西。這意思很明顯,中國會罩著坎巨提,也能看出坎巨提在咱這兒戰略位置不一般。
乾隆看重坎巨提,可不光是為了那點朝貢的好處,更重要的是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坎巨提在帕米爾高原上,是阿富汗到印度的必經之路。控制了這兒,就能幫著中國抵擋外敵,尤其是在英俄在中亞爭霸的時候。靠著這段朝貢關系,清朝穩住了邊疆,也在中亞更有話語權了。
到了 19 世紀末,坎巨提還在堅持給中國進貢。可那會兒外部環境變了,特別是西方列強插了手,坎巨提的日子就變得復雜起來。1891 年,英國炮轟坎巨提,國王賽福達阿里趕緊向中國求救,這事兒成了個轉折點。
那時候中國自身也挺難的,但面對英國的壓力,還是通過外交努力,保住了坎巨提名義上還是中國藩屬的身份。就算英國逼得緊,坎巨提人還是鐵了心說,只要中國還認他們,就絕不會變心。
這份忠心,到 1892 年的《中英坎巨提協議》里算是保住了。雖然英國拿到了對坎巨提的 “保護權”,但坎巨提名義上還是跟中國保持著朝貢關系。就這么著,坎巨提就算在強權面前,也沒斷了跟中國的聯系,一直表著忠心。
1912 年清朝沒了,坎巨提的使者還想按老規矩給新成立的中華民國進貢。可那會兒政局變動,使者碰了一鼻子灰,他們甚至都沒及時知道清朝已經亡了。
有個叫艾哈邁德的使者,他的經歷就挺能說明坎巨提和中國關系的變化。坎巨提人還是想表忠心,艾哈邁德甚至用血寫下 “坎巨提永屬中國”,把最后三袋砂金送到了北京。這舉動足見他們對中國的感情有多深,就算清朝沒了,還是想跟中國保持聯系。
日子一天天過,坎巨提的命運又迎來了大變動。1947 年,印巴分治,坎巨提被劃到了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壓力下,最后一任首領穆罕默德?賈馬爾簽了效忠協議,承認了巴基斯坦的主權。
就在這時候,坎巨提最后一袋貢金被倒進了帕米爾山脈,風吹著那些砂金往中國的方向飄去。雖說坎巨提沒能保持獨立,但它在歷史上留下了對中國忠心耿耿的印記。
1947 年之后,坎巨提不再是中國的藩屬國了,可它的人民和中國之間的文化紐帶并沒斷。后來中巴關系越來越好,坎巨提的后人對中國還是有著特殊的感情。
2018 年的時候,巴基斯坦有個叫哈桑的工程師,指著 “中巴友誼橋” 感慨道:“這橋比英國的炮還硬。” 這種感情和歷史的傳承,不光是嘴上說說,還體現在實實在在的基建上。
現在的巴基斯坦,不少坎巨提的后人還覺得自己是 “中國屬民”,也特別珍惜那些歷史留下的文化符號。不管是坎巨提遺址上的銘文,還是巴基斯坦普查時有人在 “民族” 那一欄寫 “中國屬民”,都能看出中國和坎巨提那剪不斷的緣分。
坎巨提作為中國最后一個藩屬國,它的故事可不只是朝貢那么簡單,更是兩國情誼的見證。從乾隆時期開始朝貢,到 1947 年最后一袋貢金被倒掉,坎巨提和中國這幾百年的交情,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
雖說坎巨提后來因為外力被分了出去,但它和中國在文化、歷史上的聯系一直很牢固。現在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友誼,就是這段歷史最好的延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