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誰也沒想到,一個中國人盡皆知的飲料品牌,竟是因為一個孩子不愛吃飯,才走上創業之路的!
“正是因為莉莉挑食,才有了娃哈哈。”這句話來自宗慶后的原配施幼珍說的一句回憶。她講這段話時,像是突然回到幾十年前的那個家徒四壁的小家。
1987年,宗慶后在杭州籌建了“寶林兒童營養食品廠”,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工廠,只為解決家里女兒吃飯的問題。他不是想做老板,他只想做個“能讓孩子好好吃飯的爸爸”。
宗馥莉小時候挑食,身體瘦弱。那時候正是計劃經濟往市場經濟轉型的窗口,營養液這類東西在國內壓根沒人做。宗慶后索性直接開始研究營養配方,1988年,終于在浙江醫科大學朱教授幫助下,研制出了娃哈哈兒童營養液。
為了節省運輸成本,宗慶后自己蹬三輪車送貨;為了盯緊生產線,他和工人三班倒守在機器旁。那時連廠房都簡陋得像個雜物間,送貨回來再拎袋大米都得兩口子合力扛。施幼珍不僅是賬房,也是孩子的媽媽,還要熬夜幫著打包成箱。
到了關鍵的1989年,宗慶后干了件“孤注一擲”的事:砸錢上廣告!
“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簡單一句,投放連播幾個月。在那個資訊很平常的年代,這句話依然家喻戶曉,一開電視就能聽見。
而后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飛來。這其中靠的不止是廣告,還有實打實的產品效果。當年營養液確實讓不少挑食的孩子食欲好了,娃哈哈的口碑就這么在家長圈層傳播開了。
90年代初,廠子還沒穩定,宗慶后就決定擴線,從營養液做起,拓展到純凈水、AD鈣奶,再到大家熟悉的非常可樂。一條條線砍下來,他幾乎把所有利潤都放進了設備里,廠區年年擴建,員工年年增加。
他始終守著一句話:“便宜不能等于劣質。”生產線上,宗慶后幾乎每天要抽查幾個環節,產品不過關直接退貨處理。
在他眼里,娃哈哈不是做飲料,是做“孩子吃進肚子里的東西”。也正因如此,娃哈哈才成了那個年代最讓家長放心的品牌之一。
直到2024年,宗慶后離世,舉國悼念。如今,他的女兒宗馥莉接手公司。回頭看,這家企業的起點其實并不“宏大”,它源自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一對夫妻在困境中互相支撐的信念,一個小家庭對“吃好一頓飯”的執念。
哪怕如今場外事、家里事一地雞毛,宗馥莉被推上風口浪尖,被各種聲音質疑,但她永遠是宗慶后“為了一口飯”傾盡心血的女兒。
我們總說,一家企業能否長久,靠的是價值觀。宗慶后那代人做企業也是拿實打實的產品和苦干拼出來的成績。
宗慶后走后,他做出的這瓶“讓孩子吃飯香”的營養液,還留在一代人的記憶里,也流進了下一代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國民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