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海那邊鬧得挺熱鬧,尤其是金門島這地方,又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美軍是不是真打算在那兒長駐,這事兒從去年就開始傳,現在2025年了,還在熱議。說白了,美國特種部隊已經派人去金門和澎湖這些前沿島嶼,名義上是訓練臺灣部隊,但實際規模和時長都像常駐。
2023年的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給了這個基礎,允許美軍派綠色貝雷帽去幫臺灣軍方搞訓練,包括用黑黃蜂納米無人機那種小型設備。報道說,美軍小隊有三個人一組,在金門兩棲指揮部常年輪換,教臺灣士兵怎么操作裝備,還幫忙寫訓練手冊。這不是臨時來轉轉,而是持續的合作,從2024年初就啟動了。臺灣方面沒否認,只是說這是年度計劃的一部分,目的是提升戰備能力。
不過,美國那邊高層很快就出來澄清。2024年3月21日,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在國會聽證會上明確說,沒有美軍永久駐扎在金門或其他臺灣島嶼上。他強調這是誤報,美方只是派人短期訓練,不是建基地那種正式駐軍。臺灣媒體像聯合報和自由時報一開始炒得熱,但后來也跟著調整說法,承認是輪駐不是永久。
美軍在臺灣的總數從2021年的幾十人增加到2024年的兩百多,但金門具體就十來個人,分批來。賴清德上臺后,2024年5月20日就職,他對這個合作挺上心,多次公開說這能加強臺灣防御,還在2025年3月21日表示國防預算要超過經濟產出的3%。但阿奎利諾的否認讓島內有些人覺得美國在玩文字游戲,既想幫忙施壓大陸,又不敢越界。
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在2025年7月14日發了一篇報道,直戳這個問題的痛點。文章說,金門島在現代戰爭里已經沒啥傳統前線價值了。島上面積才150平方公里,離廈門就2公里,過去冷戰時候有10萬部隊守著,現在只剩3000人。現代化偵察技術這么發達,衛星和無人機一掃,什么都藏不住。
文章提到,臺灣在金門搞防御演練,但真要打起來,大陸不太可能從這兒慢慢推進,更可能是直奔臺灣本島登陸。金門軍官自己都說,沖突時最好躲進山里,這話聽起來士氣不高。英國媒體分析,美軍去那兒駐扎,看似前沿據點,其實風險大,容易成精確導彈的目標。美國沒跟臺灣簽正式駐軍協議,也沒建獨立基地,就靠“協訓”名義混過去,這暴露了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矛盾心態:想用軍事存在牽制大陸,但又怕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底線。
賴清德看到美軍支持,自然高興,覺得這標志美國從戰略模糊轉向清晰。他在2025年7月1日講話中,呼吁民眾支持政府建軍,還說臺灣要靠自己但也需要國際幫忙。賴清德從政以來,一直推本土防衛,2024年8月22日他去金門視察,紀念1958年炮戰66周年,順便強調兩岸和平靠實力。
但英國媒體的報道讓他別太早樂,指出金門戰略地位下降,美軍駐扎不過是灰色地帶操作,不會真為臺灣流血。歷史上看,美國幫伙伴的時候,總有算盤。1958年8月23日金門炮戰打了44天,美軍艦艇在附近,但一開炮就撤到公海,只給蔣軍補給,沒派兵上陣。蔣軍當時氣得直罵美國不靠譜。
類似的事兒,美國干過不少。越南戰爭從1965年大規模介入,到1975年撤軍,南越政權很快就崩了。美國扔下大量武器和訓練,但最后沒直接救。阿富汗戰爭2001年打到2021年,美軍撤走,留下爛攤子。塔利班卷土重來,美國盟友覺得被拋棄。這些例子都說明,美國喜歡用代理人模式,提供武器讓別人當炮灰,自己避開正面沖突。
現在對臺灣,也在復制這個套路。從2023年授權100億美元軍援,到推臺灣參加環太平洋演習,美國想把臺灣武裝成刺猬。但臺灣不是烏克蘭,地形和人口結構不同,民調顯示78%民眾反對為獨立打仗。金門駐軍計劃暴露了美國離岸制衡的弱點,島上沒縱深,反介入體系覆蓋全境,美軍在那兒駐扎,只會增加風險。
2025年7月,臺灣漢光41號演習創紀錄,美軍觀察團400人,從電腦兵推轉到實兵現場。這看起來合作加深,但實際美軍還是謹慎。演習中,臺軍部署美制火箭和無人機,但英國媒體評論說,這些鉆山洞的防御幻想,在精確武器下不頂用。2025年4月9日賴清德寫文強調美臺貿易深,但軍事上美國承諾有限。
美方官員2025年5月30日說,武器銷售超以往,但沒說會直接介入。金門島部隊從過去高峰減到現在規模,反映戰略調整。2024年以來,大陸海岸警衛隊船只多次接近金門和普拉塔斯島,2025年上半年進入限制水域,臺方加強巡邏,但沒升級沖突。
美軍駐扎金門的事兒,表面風光,實際投機。賴清德當局若一頭栽進去,以為美國會全力護航,恐怕會失望。歷史證明,美國幫到什么程度,取決于自身利益。1958炮戰時,美艦撤走,任蔣軍挨打。現在2025年,阿奎利諾否認永久駐軍,等于給賴清德潑冷水。英國媒體一針見血,金門在當代戰爭中價值有限,美軍在那兒不過是短期輪駐。臺灣民眾大多不想打,民調78%反對獨立戰爭,這讓美國戰略設計者頭疼。金門事件后,2025年2月14日賴清德開國家安全會議,討論防御,但沒提美軍細節。
整體看,美臺軍事合作在加強,但停在灰色地帶。2024年2月,美軍啟動永久訓練模式,但高層否認。臺北時報2024年3月22日報道阿奎利諾言論,島內討論熱烈。賴清德2025年6月26日主持全民防衛會議,推民眾參與,但實際效果待觀察。
漢光演習2025年7月17日有全島防空,臺北地鐵疏散民眾,但金門部分重點在模擬登陸。美軍觀察員記錄數據,但沒承諾更多。金門防御在精確武器下脆弱,冷戰遺留隧道不管用。事件發展中,美軍輪駐繼續,2025年7月21日漢光結束,美方離去,留下報告。
賴清德政策若不變,將面臨壓力。2025年4月18日他會見美議員,談供應鏈,但軍事協議無進展。金門成為測試點,戰略價值衰減。美軍打算常駐?說白了,只是訓練,不是真駐軍。英國媒體指要害,賴清德高興早了。美國復制烏克蘭模式,提供武器讓臺方自衛,避免卷入。歷史如1958炮戰,美不愿犧牲。賴清德需審視現實,否則孤立風險大。
總的,美國在臺海玩平衡,不敢太激進。金門駐軍是小步,美方高層否認永久。英國媒體分析透徹,賴清德得冷靜。歷史教訓多,越南阿富汗都這樣。臺灣民意反對戰,美國戰略有缺陷。事件還會發展,但核心不變:美軍駐扎有限,賴清德別指望太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