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烏克蘭直接談判將于本周在土耳其舉行。目前各方就談判具體時間釋放出了不同的信息,會談依舊存在不確定性。
談判時間說法不一 反映出博弈復雜性
總臺記者 陳慧慧:關于第三輪俄烏直接談判,俄羅斯、烏克蘭,包括東道主土耳其,都釋放了“本周在伊斯坦布爾舉行談判”的信息。但具體時間,各方說法并不一致。而這種模糊,其實也反映出這場外交博弈的復雜性——每一次表態、每一個時間點,背后都有盤算,都可能是為下一步爭取主動權。
總臺記者 陳慧慧:上一次俄烏直接談判還是在6月2日,到現在已經過去快兩個月的時間。這一段時間,局勢不但沒有緩和,反而進一步升級。俄羅斯在戰場上持續推進,烏克蘭則加大了對俄境內的無人機打擊。而與此同時,美國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變化。當地時間7月14日,美總統特朗普提出,如果俄羅斯沒有在50天內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征收“非常嚴厲”的關稅。隨后又表示美國將加大對烏軍援。
總臺記者 陳慧慧: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俄烏雙方還要談?專家分析,烏克蘭希望通過“談”的姿態,爭取更多西方支持;俄羅斯則想把戰場上的成果,變成談判桌上的籌碼。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則在“戰”與“談”之間“操控節奏”,一邊施壓俄羅斯,一邊加快對烏軍援。
分歧仍深 外界對談判結果不樂觀
總臺記者 陳慧慧:關于第三次俄烏談判的結果,外界普遍表示不太樂觀。在核心問題上,雙方立場依舊嚴重對立。俄羅斯堅持烏克蘭必須作出實質性讓步,比如承認部分領土歸屬、承諾不加入北約;而烏克蘭的立場依然是“先停火,再談判”,不接受任何前提條件。上輪談判中,雙方都提交了備忘錄,但內容“南轅北轍”。所以這一次,就連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都說,“對于第三輪談判,不應期待奇跡”。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