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引言:
前幾天烏克蘭街頭發生的一場血案,烏克蘭安全局官員槍下斃命,俄軍終于找回了一點“場子”。
自俄烏開戰以來,俄羅斯高官屢次被暗殺,少將以上的官員都死了好幾個.
但新聞很少見報道烏軍高層遇害的,到底是什么原因?俄羅斯終于發現大秘密,到底有沒有“破局”之策?
7月10號,烏克蘭首都基輔霍洛西夫斯基區發生一起街頭槍擊案件:
一名男子在路上行走的時候,突然有另一輛車從后面接近,然后車上下來一名頭戴面具的男子,在近距離用消音手槍對其連開多槍,導致他當場死亡。
這名被槍殺的男子,正是烏克蘭國家安全局上校伊萬·沃羅尼奇。
他過去多次策劃對俄羅斯的情報活動,這次不用說,各方也都猜到了行兇者和俄羅斯有關系。
烏克蘭這個國家授銜相對來說比較保守,所以上校級別的官員,在安全局已經算是“大魚”了。
可以說,這是俄羅斯開戰幾年來,取得的很“罕見”的公開戰果。
烏克蘭安全局是暗殺俄羅斯一系列高級將領的“元兇”,也很遭俄羅斯“仇恨”。
之前,俄媒總報道用導彈炸毀了烏克蘭安全局的建筑、襲擊了哪里的會議室、在哪里打擊了烏克蘭的情報中心等等,只是沒有公開畫面和傷亡都缺乏說服力,這次則完全不一樣。
不過為了完成這場“簡單粗暴”的暗殺行動,俄羅斯付出的代價也很大。
烏克蘭13號宣布,已經查清沃羅尼奇被暗殺的真相,殺手是長期在烏克蘭境內的一男一女,就是受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指派的。
這兩名特工最終沒有成功逃出去,在烏克蘭大規模搜捕的過程中因為抵抗而被槍殺。
就這樣,俄羅斯損失了兩名潛伏在基輔“心臟地帶”的特工小組。
現在畢竟是戰爭年代,想滲透進來人員極其困難,俄羅斯的特工幾乎是“用一個少一個”,堪稱是重大損失了。
所以俄網就有人不滿地問了:為啥我們俄羅斯只能搞這些“簡單粗暴”的街頭暗殺?
殺了一名烏高官還要付出兩名訓練有素的特工生命,很不劃算。
反觀烏克蘭暗殺了俄羅斯這么多高官,基本上都是“無成本”的暗殺活動。
那么,俄羅斯能不能采取像是烏克蘭一樣,獲得確切情報然后直接上高精度炸彈“定點清理”?
這樣不僅是暗殺效率高威懾力大,而且也不用付出人員傷亡代價。
但俄方前段時間已經調查了這個問題,發現想搞類似的行動,比“登天”都難。
根據公開情報和線人情報,俄烏沖突早在一開始爆發的時候,烏軍高層就采取了“隱匿辦公”的方式。
一座座安全局大樓、政府大樓和其他軍事政治機構,都成為了“空殼子”,沒人在那里上班。
烏軍高層躲藏的地方,就是基輔已經建立半個多世紀的“地下秘密網絡系統”。
這不是一座或者幾座防空設施,而是綿延幾百公里真正的“地下建筑群”,其建造的夸張程度和防護水平令人瞠目結舌。
都知道,基輔是蘇聯時代在東歐的軍事“堡壘城市”。
當時為了防止和北約爆發大戰甚至核戰爭,蘇聯就耗費巨資在基輔修建了全球數一數二的“地下網絡系統”。
基輔地下有大大小小6000多個防空洞和避難所,中間又經過加固、挖空、再澆灌處理,成為互相連通的整體系統。
這些永備工事設計非常精妙,地下不僅有日常生活需要的發電機、廚房、宿舍、供水設施,甚至還有氧氣循環系統、生產車間、醫療中心和娛樂場所,就是名副其實的“地下城”。
當時基輔很多地下工事,蘇聯的設計標準都是以“抗核爆”為基點的。
甚至連地鐵都挖到了地下超過100米的深度,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一款鉆地彈能打得穿。
這里面,自然也包括蘇聯時期專門為官員和政府機構設置的各種辦公地點。
和外面堅固的工事相比,這些辦公場所還加裝了數百噸厚的混凝土門和抗沖擊結構,通道設計成S型以便有效分散爆炸沖擊力。
基輔“地下網絡”中還儲存有可供生活多年的各種物資,可以說官員在里面根本不用出來。
在蘇聯解體之后,烏克蘭又對基輔的地下設施進行了很多現代化改造,包括設置網絡、門禁、監控等等,如今被用來抵御俄軍的襲擊。
簡單來說,就是不管俄羅斯在地面上如何狂轟濫炸,在地下的這些情報人員們根本不用出來,因為沒有任何沖擊波能擊穿這些建筑。
怪只怪他們當初設計的太堅固了,到最后發現自己想“破解”都沒有任何招數。
不過,只有這座固若金湯的堡壘也沒用,烏克蘭還有一個很強的地方就是情報工作。
他們在2014年之后就開始和北約合作,接受北約的培訓信息情報共享。
這有兩個明顯的好處,首先是在俄軍發起破壞行動以及暗殺行動的時候,烏克蘭總能更早得到消息。
烏克蘭情報部門說,他們就是靠著這套反間諜系統,挫敗了俄方85%以上的暗殺行動。
其次是烏軍在對俄羅斯官員進行暗殺行動的時候,又能快人一步獲得對方的日常情報信息、活動路線和地點定位。
所以暗殺行動才屢屢得手,情報是俄羅斯必須要“追趕”的一項。
不過基輔地下網絡如此堅固,情報防御也很嚴密,不代表俄羅斯就準備“躺平”放過烏克蘭高層了。
這次成功實施的暗殺沃羅尼奇的行動,已經讓俄羅斯國內士氣得到不小的提升。
擺脫了俄方長期以來一直被烏軍“單方面刺殺”的局勢。
此外,俄軍被曝正在加強對烏克蘭的滲透工作、使用特殊渠道策反烏克蘭越來越不滿的民眾,甚至是已經開始研發,專門對抗烏克蘭地下防御工事的超重型鉆地彈。
說到底,俄羅斯手里肯定是留存有基輔“地下網絡”的圖紙和設計資料,這就像是謎語和解密游戲一樣,總有被攻破的一天。
參考資料:
《行兇現場畫面曝光!烏克蘭軍官遭近距離槍殺,槍手連開五槍后逃走》上游新聞
《俄羅斯:挫敗烏克蘭一系列暗殺企圖,逮捕4名俄公民》觀察者網
《BBC歷數烏克蘭對俄暗殺事件》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