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集結之際,中美關系緩和?普京明白了,跟中美元首都得見一面!
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為何失靈?
特朗普這招“極限施壓”看起來挺猛,又是軍援又是關稅威脅,但實際效果卻大打折扣。先說軍援,他宣布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等武器,費用由歐洲國家承擔。
德國、芬蘭這些國家確實啟動了采購程序,可武器運到烏克蘭還得時間,而且美國軍工企業趁機賺了大錢,歐洲納稅人卻成了“冤大頭”。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這招本質上是“甩鍋”——既想讓烏克蘭繼續打仗牽制俄羅斯,又不想自己出錢出力,結果反而讓歐洲對美國的信任度下降。
再看關稅威脅。特朗普說如果50天內談不攏,就對俄羅斯征收100%關稅,還威脅對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加征次級關稅??啥砹_斯早就被踢出SWIFT系統,能源貿易基本用本幣結算,美國的關稅大棒根本打不到痛處。
中國、印度這些國家該買俄羅斯石油還是買,特朗普的威脅成了“紙老虎”。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直接嘲諷:“美國的制裁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了?!?/p>
更尷尬的是,特朗普要求中國施壓俄羅斯,結果被中方直接拒絕。中國外交部明確表示,反對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問題。這讓特朗普的“施壓聯盟”徹底破了產。
俄羅斯為何鐵了心不妥協?
俄羅斯的強硬態度,背后是多重因素的支撐。首先是戰略目標的堅持。普京早就宣布,2025年的首要任務是繼續達成“特別軍事行動”的所有目標,包括控制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
在俄方提交的談判備忘錄里,明確要求烏克蘭承認這些領土變更,還要“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這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絕不可能讓步。
其次是經濟韌性的支撐。雖然美國和歐盟對俄實施了3萬多項制裁,但俄羅斯經濟并沒有崩潰。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4%,全年預計增長1.5%,通脹率控制在9.3%。
更關鍵的是,俄羅斯能源出口找到了新市場,中國、印度等國加大了對俄石油、天然氣的進口,填補了西方的缺口。即便特朗普的關稅生效,俄羅斯也能通過本幣結算和能源轉向扛過去。
還有國內政治的穩定。普京的支持率一直穩定在82%左右,民眾對戰爭的支持度依然很高。
俄羅斯輿論調查基金會的民調顯示,60%的受訪者對政府工作表示滿意,65%認可總理米舒斯京的表現。這種民意基礎讓普京有足夠的底氣繼續強硬。
談判為何難有突破?
澤連斯基雖然提議談判,但雙方的立場簡直是南轅北轍。烏克蘭要求俄羅斯停止回避談判,恢復1991年的邊界,包括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還要西方國家提供安全保障。
而俄羅斯不僅要求烏克蘭承認領土變更,還要求烏方放棄加入北約,限制武裝部隊規模。這種根本性的分歧,讓談判很難有實質性進展。
更麻煩的是,雙方的互信幾乎為零。談判前夕,俄軍對烏克蘭發動了近一周來最大規模的空襲,動用了426架無人機和24枚導彈,造成2人死亡、15人受傷。
烏克蘭也沒閑著,對俄羅斯本土發動了無人機襲擊。這種邊打邊談的模式,讓談判變成了“秀場”,很難真正解決問題。
普京的心腹佩斯科夫說得很直白:“雙方提交的備忘錄立場截然相反,未來還有許多外交工作要做?!闭f白了,俄羅斯根本不指望談判能短期內解決問題,更愿意通過軍事手段鞏固優勢。
現在的俄烏局勢,就像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特朗普的施壓沒能改變俄羅斯的決心,談判也因為立場對立陷入僵局。
對烏克蘭來說,雖然得到了一些軍援,但長期的消耗戰讓其武器庫存和人員傷亡都到了臨界點。對俄羅斯來說,經濟壓力雖然存在,但還能支撐下去,而且戰場主動權依然在手。
未來的局勢走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是否真的實施,以及國際社會的反應;二是俄羅斯能否在戰場上取得更大突破,迫使烏克蘭讓步;三是中國、土耳其等第三方能否發揮更大的斡旋作用。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短期內打破僵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正如梅德韋杰夫所說:“俄羅斯不在乎美國的威脅,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實力應對任何挑戰?!边@場戰爭,恐怕還要繼續打下去。
央視網:特朗普發布“最后通牒” 梅德韋杰夫:俄羅斯不在乎
澎湃新聞:特朗普“重大決定”壓力下,俄烏又“默契”上演和談戲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