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2025年亞洲杯女籃半決賽落幕,中國隊最終只拿到第三,這結果說實話,絕大多數球迷沒法滿意,畢竟三年前,中國女籃還在和澳大利亞、美國掰手腕,打到最后一刻都不落下風,轉眼連日本都啃不下來,外界一片質疑,隊內氣氛也不太妙,這時候,大前鋒黃思靜在社媒開麥,說了一句挺有畫面感的話——人生到處是遺憾,但過程夠精彩,別忘了抬頭看天,沒喊口號,也沒甩鍋,倒顯得格外真誠
但看得出來,黃思靜是真的難受了,三分5中0,數據只有3分3板3助,整屆杯賽場均數據都下滑,和巔峰期相比落差明顯,這不是“擺爛,更像是力不從心,29歲的老將,誰都知道在國家隊的日子可能不多了,打日本那場,球迷甚至能從她的動作里看出一絲迷茫——不是不拼,是拼不出來了,所以很多網友留言挺她,楊利維也直接點贊回懟:“別讓我看見你低頭,結果黃思靜自黑說“我低頭是因為頸椎病,看似玩笑,其實是無奈
說到楊利維,這屆亞洲杯的表現同樣有點跌宕,前兩場小組賽對手太弱,她還能輕松砍下兩位數得分,到了半決賽打日本,直接被對方的逼搶搞崩了,7分9助3失誤,最后一攻投不進,心態多少有點急,賽后她也沒藏著掖著,主動發聲說不會被擊垮,會重新出發,這種態度沒毛病,但結果擺在這兒,說不遺憾肯定是自欺欺人
回頭看這兩位老將的履歷,廣東女籃出身,國內聯賽和國家隊都拿過一堆榮譽,和隊友們一起打過巔峰,也吃過苦,球迷對她們大多是尊重多過苛責,尤其是楊利維,1995年出生,國家隊十年青春全搭進去了,誰都知道她不是那種只會刷數據的球員,拼勁、經驗、責任心都在線,這十年,她對得起中國女籃
但問題來了,女籃現在最大的問題,不只是老將狀態下滑,更是整體換血沒到位,這屆亞洲杯,黃思靜和楊利維明顯只能發揮一些余熱,真正能決定比賽的人變少了,內線靠韓旭、張子宇苦撐,外線三分又不準,遇到日本這種速度型打法,換防協防全跟不上,說白了就是代際交替沒銜接好,老將頂不動,新人還沒接班,場面就有點尷尬
其實三年前,中國女籃能和美國、澳大利亞打得有來有回,就是靠的老中青結合、整體體系完整,那時候的黃思靜三分準,防守移動快,能幫內線減壓,楊利維控場穩,關鍵球敢打,現在這些優勢慢慢在流失,年輕球員雖然身體條件不錯,但經驗和自信都不夠,遇到關鍵戰就容易掉鏈子,這屆亞洲杯被日本“洗腦式逼搶防死,臨場應變和心理素質都暴露了短板
當然,也不能全怪球員,賽制密集、備戰時間短、對手進步快,這些外部因素都在影響中國女籃的競技狀態,日本女籃這幾年投入很大,打法更趨現代化,速度、協作、外線投射都很強,反觀中國隊,陣容升級慢、技戰術創新也有限,教練組壓力其實不小,但說到底,比賽輸了,還是得有人扛,老將愿意出來說話,至少沒有推諉
網絡上有不少聲音開始“對噴,有人覺得該徹底洗牌了,也有人喊話別苛責老將,畢竟她們已經拼到了最后一刻,這種爭議其實很正常,中國女籃這十年經歷了太多波折,輝煌和低谷都見過,誰都想看到球隊崛起,但也得接受陣痛期的現實,尤其是像黃思靜、楊利維這樣用青春和汗水為球隊背書的球員,她們的退出本身就是一代人的謝幕
此情此景,說失望也好,說不甘也罷,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新一代球員挑起大梁,老將的遺憾和責任,應該成為年輕球員的動力,而不是包袱,換句話說,這不是徹底的失敗,而是一次提醒——中國女籃要繼續前進,不能只靠情懷,更要靠體系和后備人才儲備
最后總結一句,競技體育就是這樣,遺憾和榮耀總是并存,有人選擇自省,有人選擇重新出發,如果說黃思靜和楊利維的發聲讓人動容,那更大的考驗,其實還在后面,如何把遺憾變動力,讓中國女籃重新站在亞洲巔峰,這才是所有人要思考的事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