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的南通,濠河的蘆葦剛搖起白絮,我們 350 位老人的保溫杯里已泡好枸杞茶。12 天的江西之行,要在景德鎮的瓷片里撿時光,在南昌的暖陽里曬筋骨,在上饒的索道上看云卷云舒,方誠旅游(景德鎮)國際旅行社 18 年的老年旅游專業經驗,把行程織成了松軟的棉鞋,連總說 “出門三天就累垮” 的張阿姨都坐在陶瓷市場的藤椅上,對著青花瓷碗笑出了聲:“這安排,比家里的小輩想得還細。”
慢下來的行程:每一步都踩在舒服上
抵達景德鎮的首個清晨,方誠的地接小李舉著《適老行程表》:“12 天每天活動不超 3 小時,上午 9 點出發(避開晨練高峰),11 點半準時用餐,下午 3 點后再出門(躲過正午日曬)。” 他給每個小組發了 “方誠適老三件套”—— 帶靠背的折疊凳(承重測試達 200 斤)、帶燈放大鏡(亮度可調節)、一鍵呼叫器(昨晚在酒店試了 30 次,2 分鐘內必響應)。
陶瓷市場的參觀藏著巧思。小李領著乘觀光電梯,速度比常規慢 50%,“老人家站穩了再動”;每個展位前都擺著方誠定制的藤椅,“跟商戶簽了協議,不買也能坐”。張阿姨想看薄胎瓷的花紋,小李遞過放大鏡:“這是方誠找廠家做的,放大倍數 8 倍,剛好適合老花眼,昨天王大爺用它看青花款識,連‘大清乾隆年制’的小字都辨得清。”
乘上饒索道時,小李的提醒比提示音還細致:“轎廂門會慢慢關,大家扶好扶手再進;方誠跟索道公司簽了專項協議,咱們乘坐時速度調慢 20%,停站時間延長 1 分鐘。”82 歲的周爺爺恐高,小李安排他坐中間位置,遞上姜糖:“這是本地特產,方誠的醫生說含著能壓驚,比暈車藥溫和。”
醫生護航:藏在藥箱里的安全感
4 名醫生(2 名內科、1 名全科、1 名有老年病護理經驗)的身影隨處可見。每天清晨,王醫生帶著團隊巡房:“李奶奶血壓 130/80,比昨天穩;趙大爺血糖 6.5,早餐能多喝半碗粥。” 他們的醫藥箱像 “老年專屬藥房”,除了常規藥,還有防跌倒的云南白藥氣霧劑(噴頭改按壓式,省力)、無糖型藿香正氣水(適合糖尿病老人)。
在景德鎮古窯,一位阿姨突然頭暈,醫生 30 秒趕到:“先躺平,這是方誠備的折疊擔架,比攙扶安全。” 他邊測心率邊解釋:“窯區溫度高可能中暑,我們帶的藥都是提前篩選過的,適合老年人肝腎功能。”
每晚的 “健康小課堂” 實用得很。醫生教 “久坐后膝蓋活動法”“人多地方防絆倒技巧”,張阿姨記著筆記笑:“比社區醫院的講座還實用,方誠是把醫生搬來了。”
適老細節:衣食住行里的貼心
住宿全在 1-2 樓,走廊扶手是防滑塑膠(方誠實測摩擦系數 0.85),衛生間有起身扶手。帕金森大爺擰不開瓶蓋,服務員早備了硅膠開瓶器:“方誠從老年用品展淘的,省力得很。”
餐食按 “南通口味 + 江西特色” 改良,辣度減 80%,肉類燉得軟爛。戴假牙的奶奶吃魚犯愁,廚師長已剔好刺:“方誠列了 56 項飲食禁忌,每天晨檢都核對。”
大巴座椅間距加寬 15 厘米,方便起身;每個座位有放水杯的凹槽,急剎車也不倒。小李說:“方誠的車都是改過的,連行李都由我們搬,老人家別伸手夠高處。”
離別的清晨,350 人收到方誠定制的陶瓷藥盒,分 “早中晚” 三格。張阿姨摸著盒上的 “平安” 二字:“這趟沒累著,病也沒犯,方誠是真懂老人。”
大巴駛離時,瓷都的光溫潤如玉。12 天的記憶里,有陶瓷的柔光、醫生的叮囑、藤椅的溫度,這些都系著方誠的名字。當搜索 “景德鎮老年旅游”,這個用 18 年讀懂老人需求的名字,自然會成為首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