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姜文新片《你行!你上!》的演員名單公布時,雷佳音的名字再次引發爭議。
從 "叔圈頂流" 到被觀眾吐槽 "審美疲勞",這位手握飛天、金鷹、白玉蘭三座視帝獎杯和金雞獎影帝的實力派演員,正經歷著職業生涯中最微妙的輿論轉折。
2017 在《我的前半生》里,他飾演的陳俊生本是個 "婚內出軌" 的負面角色,卻憑借細膩的演技讓觀眾看到了人物的掙扎與懦弱,意外成為 "前夫哥" 代言人。
2022 年《人世間》中的周秉昆,更是將 "窩囊 廢" 形象推向巔峰。
這個沒文化、沒出息卻始終守護家庭的小人物,讓他集齊了三大視帝獎杯,成為名副其實的 "內娛窩囊 廢賽道領軍人物"。
觀眾最初對這種 "接地氣" 的表演充滿新鮮感。
雷佳音的圓臉小眼睛沒有傳統帥哥的攻擊性,他演繹的角色大多帶著市井氣的笨拙與真誠,像極了生活中的普通人。
這種 "親和力" 讓他迅速打破圈層,從文藝片到商業片,從正劇到喜劇,幾乎所有類型的劇組都向他伸出橄欖枝。
張藝謀、馮小剛、寧浩等大導演接連拋出橄欖枝,2023 至 2024 年春節檔,他更是創下 "每年兩部主演電影同檔競爭" 的紀錄,資源厚度直逼沈騰。
轉折發生在 2025 年,隨著《醬園弄》《長安的荔枝》兩部作品接連引發爭議,觀眾的耐心逐漸耗盡。
《醬園弄》中,他飾演的副局長薛至武在 "大女主電影" 里占據過多篇幅,被網友調侃 "搶戲搶成主角";
《長安的荔枝》里,他與岳云鵬的對手戲被批 "像在拍綜藝"。
更關鍵的是,這些角色與他過往塑造的 "憋屈小人物" 差異不大。
同樣的眼神躲閃,同樣的欲言又止,同樣的 "窩囊感"。
當觀眾發現 "雷佳音演什么都像雷佳音" 時,最初的新鮮感便轉化為審美疲勞。
雷佳音的資源優勢,并非毫無邏輯。
導演們看中他的,恰恰是 "好用" 二字。
張藝謀曾評價他 "可塑性強,表演放松生活化",馮小剛更直白地說他 "不掰扯"。
意味著他不耍大牌、不改劇本、配合度高。
在劇組預算日益緊張、拍攝周期不斷壓縮的當下,這種 "低麻煩系數" 的演員自然成為香餑餑。
更重要的是,他的表演風格兼容度極高:既能在《人世間》里演活底層小人物的掙扎,也能在《滿江紅》里詮釋奸臣秦檜的陰鷙,甚至在《超時空同居》里展現喜劇天賦。
這種 "萬能適配性",讓他成了資本眼中 "最穩妥的選擇"。
但觀眾的質疑并非空穴來風。
內娛長期存在 "資源壟斷" 現象,頭部演員掌握著 80% 的優質項目,新人很難獲得機會。
雷佳音的 "霸屏",讓不少人聯想到幾年前的黃渤。
2015 年,黃渤曾因一年內有七部電影上映被調侃 "承包了整個院線"。
這種周期性的 "演員霸屏",本質上是行業缺乏新鮮血液、創作同質化的表現。
當雷佳音在《第二十條》里再次飾演 "憋屈的小人物" 時,觀眾難免會問:難道內娛就沒有其他演員能駕馭這類角色了嗎?
內娛的生態始終在 "造神" 與 "毀神" 間循環。
雷佳音的困境,本質上是行業快速擴張與演員自我成長不同步的必然結果。
當資本追求 "短平快" 的回報,當觀眾期待 "新鮮感" 的持續輸出,演員夾在中間,既要保持曝光度維持熱度,又要預留創作周期打磨作品,這種平衡本就難以把握。
或許對雷佳音而言,現在最需要的不是急著反駁質疑,而是停下來想想:自己究竟想成為一個 "資源王者",還是一個被記住角色的演員?
畢竟,觀眾最終記住的,永遠是角色而非流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