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和
編輯|洲洲影視娛評
當年在春晚舞臺上靠一碗面條逗笑全國的陳佩斯,如今帶著《戲臺》讓影院里的觀眾笑中帶淚,哭濕了半包紙巾。
鏡頭里他是嘶吼著“戲比天大”的侯班主,鏡頭外卻是被投資方三次撤資、逼到抵押別墅的71歲老頭。
前往觀影現場的朱時茂,戳穿了陳佩斯被“排擠”的真相,票房逆襲,他讓多少資方臉紅。
票房逆襲
陳佩斯年過70歲自導自演電影《戲臺》,也許會有網友認為,他這是老了,開始賣情懷了。
然而,真正看過電影的人,絕對能夠理解這位古稀老人到底想要通過電影,表達些什么。
什么樣的電影能讓觀眾笑了哭,哭了又笑?
銀幕上陳佩斯飾演的侯班主一句嘶吼“戲比天大,死也不改本子!”,臺下爆發出掌聲。
《戲臺》觀影現場,電影銀幕熄滅之后,觀眾手里拿著的紙巾,眼眶里未落的淚痕,預示了這部電影的成功。
不少帶著孩子來觀演的70后家長,看過之后感言“這才是真正的喜劇”。
而那些在網絡熱梗中長大的00后,也發現“原來不玩梗的喜劇電影,也能這么好笑”。
可戲如人生,面對強權,如何保有一臺戲的純凈,如何讓藝術追求不被殘酷現實裹挾,這一路的爭取,苦澀之處也讓觀眾為之落淚。
《戲臺》這部電影籌備了近8年時間,說起沒有開拍的原因,實在讓人唏噓。
“哪個年輕觀眾會去看71歲老頭主演的電影呢?”
在流量演員泛濫、迎合年輕人的商業影視市場,陳佩斯的《戲臺》無論從劇本到演員陣容,都顯得不夠“討喜”。
遭遇投資方多次撤資,讓這部電影始終沒有落地開拍。
臨近電影開拍時,陳佩斯再次遭到三家投資方撤走6000萬資金。
劇組賬戶只剩下了不到百萬現金,這樣的情況讓作為導演編劇兼主演的陳佩斯陷入了困境。
電影一定要拍是他的選擇。
他抵押了自己在北京昌平的別墅,兒子陳大愚夫妻倆也拿出了多年的積蓄,全家湊齊1.02億元,開啟了一場為拍電影的“破釜沉舟”之路。
雖說劇組在經費上并不寬裕,但在服化道及場景設計上卻絲毫不含糊。
為了還原民國戲班的真實質感,《天女散花》《八仙過海》的神仙戲服由蘇州老手藝人手工刺繡,一件大褂耗時三個月。
道具也嚴格按照電影背景時期,1925年廣和戲樓原樣復制。
打光團隊也反復琢磨研究,力求讓光影帶著亂世里的煙火氣。
拍攝雨戲時,陳佩斯覺得雨滴密度不對,反復重拍20多次直到凌晨。
為了一個3分鐘的鏡頭,他邀請京劇名家進行了上百次的動作捕捉。
整個電影的精細度讓人咋舌,就連300名群眾演員手里的戲單都做到了歷史復刻。
當道具場景都做到了極致,作為主演的陳佩斯,才是這部電影的魂兒。
年過70歲的陳佩斯,在電影中堅決不用替身,哪怕需要全身濕透,哪怕是一場危險的打戲。
他爬上10米高的水車拍攝,渾身濕透仍反復調整閥門,為了力求完美,這場戲他反復重拍了20多次。
撞柱子戲中,他拒絕使用安全氣囊,實打實將頭撞向木樁,看得工作人員在一旁屏息以待。
他這樣的敬業,也讓其他主演為之緊跟腳步。
黃渤為了練好一個亮相,從兩米高臺摔下導致腰傷復發。
余少群因長時間“勒頭”拍攝京劇戲份,大腦缺氧到幾乎暈厥。
擔心演員因敬業暈倒的陳佩斯,甚至在片場準備了氧氣瓶。
完全沉浸在劇情中的演員,將一場《戲臺》搬上了銀幕。
戲比天大
對藝術的極致追求,沒能讓《戲臺》逃過市場的冷遇。
為拍攝電影《戲臺》付出了極大努力的陳佩斯,自然希望自己的誠心之作可以獲得觀眾的認可。
但在上映日期上,卻出現了波折。
原定7月17日上映的《戲臺》在定檔后不久,《長安的勵志》《你行你上》《羅小黑戰記》等多部大IP大流量的電影,先后官宣定檔在了這個日期前后。
好日子總是備受電影人的喜愛,可這樣的安排讓《戲臺》原本15%的排片率驟降至5%,被塞到午夜場幾乎成為了這部電影的命運。
對于這樣的安排,影院經理的想法與當初的投資方如出一轍,甚至有人直言這部電影“放午夜場都嫌費電”。
預售首日僅14.3萬元的票房,也讓一些網友嘲諷陳佩斯“不如去直播帶貨”。
在這樣的情況下,陳佩斯發布道歉視頻稱改期上映,只因“排片壓力太大”。
7月14日開放點映,7月25日上映,才終于將這部電影上映時間敲定。
曾經投資方說這部電影“主角太老、沒流量”。
沒想到點映開始后,南京某影院甚至出現IMAX廳退票七成改播《戲臺》、走廊站滿觀眾的盛況。
開啟點映的第3天,點映票房狂攬4836萬的好成績,也讓這部電影的排片率逆襲至20%。
這樣的結果打臉了多少撤資方,又讓多少沉浸在“流量帶動票房”怪圈中的投資方幡然醒悟?
這樣的逆襲,對陳佩斯而言并不陌生。
三十年前,他就曾在人生低谷里,用同樣的執拗闖出一條路。
1983年,陳佩斯和朱時茂首次登上春晚,1998年,兩人離開了春晚舞臺。
人到中年曝光驟減的陳佩斯,進入了事業低谷。
要演戲,要活著,陳佩斯承包了萬畝荒山,白天頂著烈日給果樹澆水、研究嫁接技術,晚上則堅持寫話劇劇本。
2001年,47歲的他抵押房產創辦“大道喜劇院”,首部話劇《托兒》戲服用舊床單改,道具用的是自家果園的爛蘋果。
最終《托兒》全國巡演120場,總票房超4000萬,才終于讓他重回舞臺。
這份對舞臺的虔誠,老搭檔朱時茂看在眼里。
當《戲臺》的大幕拉開,陳佩斯主演的侯班主喊出那句“這是為我們活命啊”的臺詞時,他淚流不止。
他比誰都懂,這句臺詞藏著多少臺下的不易。
現場采訪時,朱時茂也提到話劇《戲臺》百場紀念時,他曾買票支持。
看到年過70歲的陳佩斯累得走不動了,拄著拐杖上臺謝幕,即使這樣也還在堅持創作,堅守著對喜劇的追求,實在讓人尊敬。
堅持藝術的純粹性,讓電影“干凈又有力量”,大概也是這部電影票房能夠逆襲的原因之一吧。
結語
真正的熱愛從不是錦上添花的裝飾,而是破釜沉舟的孤勇。
當陳佩斯在片場為一個雨鏡頭重拍20次,當全家積蓄變成銀幕上的一針一線,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部電影的誕生,更是一個老派匠人對藝術最虔誠的朝圣。
如今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掌聲,點映票房逆襲的曲線,都在印證:
時間從不會辜負認真的人,真正的好戲,從來不怕晚場。
部分消息
喜劇的“戲臺”|齊魯壹點
七旬陳佩斯,《戲臺》上下依舊真跪真爬,為藝術死磕|京報網
32年等一回,陳佩斯電影《戲臺》首映禮上演“老友記”|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