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挪威極地研究所最新研究,生活在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熊盡管面臨"永久污染物"和海冰消融的雙重威脅,目前健康狀況仍好于預期。但科學家警告,這種適應能力存在極限,北極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4倍,北極熊的生存前景不容樂觀。
污染物濃度下降但種類激增
挪威極地研究所"北極熊計劃"負責人喬恩·阿爾斯指出:"到目前為止,它們看起來狀況良好。行為雖有明顯變化,但健康和身體狀況維持良好,繁殖正常,比我們擔心的要好。但這存在極限,未來可能不會如此光明。"該結論基于二十年來每年對50-70只北極熊的追蹤研究。
芬蘭生態毒理學家赫利·魯蒂從事該項目15年,她發現部分北極熊體內污染物水平下降:"這反映了過去幾十年監管措施的成功。"北極監測評估計劃(Amap)數據顯示,受管制污染物在北極水體中的濃度四十年來持續降低,但化學物質種類顯著增加,包括禁用有機氯農藥和全氟化合物(PFAS)。
研究團隊首次采集北極熊脂肪組織樣本,發現這些"永久污染物"在體內累積。PFAS廣泛存在于不粘鍋、化妝品等日用品中,具有難降解特性,已被證實與多種癌癥相關。"盡管單種污染物濃度下降,但復合污染風險正在上升,"魯蒂強調。
氣候變化迫使食譜改變
法國空間生態學家瑪麗-安妮·布蘭切特解釋:"海冰退縮趨勢明顯,北極熊無法像二三十年那樣利用冰面捕獵。年際變化增大使環境越來越不可預測,動物難以適應。"斯瓦爾巴群島約300只北極熊全年在此生活,近年來它們開始更多捕獵馴鹿。
"這是因為馴鹿數量增加,還是因冰蓋減少難以捕獲海豹?尚難確定,但這種食性多樣化有助于適應,"布蘭切特指出。挪威極地研究所今年四月乘破冰船開展五周科考,通過心臟傳感器和GPS追蹤北極熊能量消耗,發現成年個體通過延長捕獵時間和擴大活動范圍維持體重。
適應能力面臨臨界點
研究顯示,北極熊憑借長壽和學習能力展現出一定適應性。但模型預測,若海冰按當前速度減少,到2050年斯瓦爾巴地區可能出現無冰夏季。"當冰蓋少于一定閾值,北極熊將無法完成能量平衡,"阿爾斯警告。
挪威極地研究所正開發新型監測技術,包括無人機種群計數和糞便DNA分析。2024年植入的雌性北極熊心臟傳感器數據顯示,其日均能量消耗較十年前增加23%。"它們正在付出更多努力生存,"布蘭切特擔憂,"我們可能正接近無法回頭的臨界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