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中的北極冬天是什么樣?
應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連空氣都凍得“嘎吱”響的純白世界吧?
但今年2月,一群英國科學家帶著相機和溫度計沖進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卻拍到了讓人倒吸冷氣的畫面——
- 本該被冰雪覆蓋的地面,竟冒出了綠色植被;
- 本該凍得硬邦邦的土壤,用勺子就能挖開……北極的冬天,正在“變色”。
北極冬天正在“融化”,未來或成“北極版蘇格蘭”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環境科學家詹姆斯?布拉德利博士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北極冬季已出現“戲劇性、令人擔憂的轉變”——異常高溫、大范圍融雪、冬季植被生長,正在重塑北極的冬天??茖W家預測,幾十年后,北極冬季的模樣可能和蘇格蘭低地相差無幾。
冬天的北極,比30年前暖了11.7℃
斯瓦爾巴群島位于北極圈內,是全球最北端的永久人類定居點。這里本應是“冬天冷到睫毛結冰”的極寒之地,但2025年2月,當地平均氣溫竟達到了-3.3℃(約26華氏度),比1961-2001年同期的平均氣溫(-15℃,約5華氏度)高出了整整11.7℃!
這種“反常溫暖”直接改變了北極的冬天:原本該是“冰天雪地”,卻變成了“水洼遍地”——融化的雪水在地面匯聚成“巨大的臨時湖泊”,科學家形容“像在巨型水洼里散步”;更離譜的是,本該被冰雪覆蓋的苔原,竟冒出了春天才有的綠色植被,連凍得像石頭一樣的表層土壤,都軟到能用勺子直接取樣。
“北極放大效應”正在加速惡性循環
為什么北極變暖比全球快6-7倍?這要說到“北極放大效應(Arcticamplification):當原本反射陽光的白色海冰融化,深色的海洋會吸收更多熱量,進一步加速冰層融化。就像你把冰箱里的冰塊全倒了,剩下的水反而會更快吸熱——冰越少,吸熱越多;吸熱越多,冰越少。
這種惡性循環的后果,不只是“冬天變綠”這么簡單。斯瓦爾巴的居民和基礎設施正面臨直接威脅:原本穩定的“雪層”(積雪被自身重量壓實形成的結構)變得脆弱,雪崩風險激增;科學家甚至擔心,未來去北極做實地研究可能都不安全了——他們這次去時帶的厚手套、保暖層,最后竟成了“過時裝備”,因為很多時候要光著手在雨里工作。
這不是“偶然”,是“新北極”的常態
團隊強調,2025年2月的融雪事件并非個例。近幾十年來,受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影響,北極冬季變暖已成為“反復出現的現象”。布拉德利博士說:“站在冰川末端的水洼里,或是踩在裸露的綠色苔原上,那種沖擊難以形容。我們的氣候政策必須跟上現實——北極的變化速度,比我們預想的快得多。”
以前總覺得“北極變暖”是課本上的數字,直到看到這些照片:本該雪白的冬天,冒出了不合時宜的綠;本該堅硬的凍土,軟得能挖開……這不是“科幻片情節”,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你覺得北極變暖離我們遠嗎?其實它和每個人都有關——北極冰層是地球的“空調”,它的融化會影響全球洋流、氣候模式,甚至可能讓你家鄉的夏天更熱、冬天更怪。
關于北極的變化,你有什么想說的?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