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很多人習慣了用堅強來對抗身體的各種不適,甚至面對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時,總會選擇忍一忍、拖一拖,46歲的林女士就是這樣,她平時一向自認身體不錯,偶爾有點疲倦和小感冒,從來沒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被確診為肝膿腫,醫生的話讓她如遭雷擊——而此時她才回想起,原來早在幾個月前,皮膚就頻繁出現異常,自己卻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這場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林女士忍不住落淚,也讓很多人開始反思:身體有時候真的“早有提醒”,只不過我們習慣了忽略和低估。
皮膚“提醒”被忽略,肝膿腫悄然潛伏
肝膿腫聽起來很遙遠,其實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尤其近些年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變化,讓不少中青年人也成為它的潛在目標,林女士的經歷看似突然,其實早有“蛛絲馬跡”藏在日常,她回憶,自己在確診前一兩個月里,皮膚就出現過不少異常,比如莫名的皮疹、瘙癢、甚至有小膿包和潰破,起初她只當是換季過敏、蚊蟲叮咬,根本沒和肝臟聯系在一起,殊不知,肝膿腫的出現,常常會連帶皮膚上的一些變化,因為肝臟本身就像人體的“化工廠”和“凈化器”,一旦功能受損,體內毒素、廢物無法順利排出。
最先反映出來的,很可能就是皮膚:比如莫名的黃疸、瘙癢、反復的小癤子,甚至皮膚易出油、易感染,其實這些小信號并不神秘,也并非醫生才看得懂,關鍵在于能否及時聯想到身體內部的變化,很多人習慣把皮膚問題單純歸結為外部刺激或皮膚本身,其實當皮膚反復“報錯”時,背后常常是肝、膽、腎等內臟的健康已經亮起了黃燈,林女士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提醒——與其等到疾病“暴雷”,不如從最容易忽視的小地方開始重視,早一點了解身體給你的“暗號”。
為什么肝臟生病,皮膚會先“報警”?
很多人會好奇,肝臟明明長在腹部,為什么它生病了,皮膚卻最先出問題?其實這和肝臟的“排毒”功能有很大關系,肝臟每天要處理大量的代謝廢物和毒素,當它工作不順暢時,體內廢物無法及時分解、排泄,部分就會通過皮膚“出口”排除,這就容易出現黃疸、瘙癢、皮疹、色素沉著等表現,另外,肝臟還參與調節免疫和激素平衡,當肝臟出現炎癥或膿腫,免疫系統受到影響,皮膚局部的抵抗力也會下降,細菌感染、膿皰、潰瘍等情況也會增多。
所以說,皮膚是肝臟健康的一面鏡子,這不是迷信,而是身體自我保護的“報警機制”,許多醫生都有這樣的經驗:長期皮膚狀況莫名異常、難以用普通方法解決的人,查查肝功能和相關指標,往往會有新的發現,歸根結底,皮膚和肝臟之間是一種“默契”的關系,一方出問題,另一方就會“喊話”,了解這個聯系,能讓我們多一份警覺,少一點遲疑。
平時可以怎么做,幫身體早發現、早調理?
其實,絕大多數肝膿腫并不是毫無征兆地發生,關鍵是我們要養成觀察身體細節的習慣,別怕麻煩,也別迷信“扛一扛就好”,比如,平時可以定期自查皮膚狀態:有無黃染、莫名的瘙癢、易出現小癤腫或破潰,如果發現這些異常,又伴有持續低熱、疲勞、食欲不振、右上腹隱痛等不適,建議及時做個肝膽超聲或血液檢查,此外,日常調理上,別給肝臟“添堵”,飲食上避免暴飲暴食、油膩重口、過度飲酒;生活上勞逸結合,避免熬夜;心情上保持樂觀,減少情緒波動,肝臟最怕情緒壓抑和壓力積聚,因為“氣郁傷肝”絕不是一句空話,另外要提醒一點,許多肝膿腫與口腔、腸道等感染灶有關,比如牙齒長期有炎癥、腸胃功能紊亂等,也要重視,總的來說,身體出現“報警”別裝聾作啞,哪怕只是皮膚的小問題,也值得用心對待。
別再和身體“賭氣”,健康信號要聽進去
林女士的故事并不是個例,許多人都有“早知道就好了”的遺憾,其實,身體早就把信號亮出來了,只是我們總嫌麻煩,總喜歡用“這沒什么大不了”安慰自己,肝膿腫遠不是絕癥,但如果忽略了皮膚這些最初的“報警”,錯過了最佳的診療時機,最后受苦的只有自己,真正的健康,從來不是一次性的“體檢報告”,而是每天用心感受身體的變化,并勇敢面對每一個小異常,別再強行忍耐,別再和自己的身體“賭氣”,哪怕是皮膚的一點點異常,也要及時關心、積極應對,畢竟,健康不是等來的,是靠自己一點一滴守護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