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天安門城樓上的五星紅旗剛升起,開國將帥們就面臨一個硬骨頭:手里這支打了半輩子仗的“小米加步槍”隊伍,怎么才能變成能扛住外敵、撐得起國家門面的現代化軍隊?這可不是換幾桿槍那么簡單,得從根上改——思想要轉過來,紀律要嚴起來,眼光還得放長遠。老一輩革命家們用三件事,給這支軍隊刻下了魂。
先說紀律這事兒,周恩來總理那可是真較真。1957年,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訪華結束,總理帶著一群將軍去機場送行。巧了,那天北京農壇體育場有場關鍵的足球小組賽,不少領導都拿到了票。將軍們眼睛都瞟著手表,心里早飛到綠茵場了——空軍司令劉亞樓、公安部長羅瑞卿幾個人,看國王進了飛機艙,就偷偷遞眼神:“走,趕得上開場!”
他們剛想溜,就被秘書攔回來了。將軍們還嘀咕:“這下看不成開頭了。”哪知道,一場比球賽重要百倍的“教訓”等著他們。直到國王的飛機盤旋著擺了擺機翼,徹底飛遠了,周總理才轉過身。平時總帶著笑的他,臉鐵青,指著劉亞樓他們:“你們學過步兵條例嗎?哪條寫著首長沒走,下級能先走?”劉亞樓還想開玩笑:“總理,您也想去看球?”話音剛落,總理猛地提高聲音:“你們這像將軍嗎?連兵的規矩都不懂,還能帶好隊伍?要不我的位置讓給你得了?”
將軍們瞬間跟新兵蛋子似的站得筆直,大氣不敢出。總理越說越嚴肅:“外交場合,客人沒走主家就散了,普通人家都干不出這事兒!你們代表的是中國,一舉一動人家都看著!”這頓訓,讓這些身經百戰的將軍記了一輩子——紀律不是小事,是國家的臉面。
再說眼光要放遠。新中國剛成立那會兒,陸軍能打,但海空軍幾乎是零。毛主席拍板:“空軍要搞,海軍也要搞!”可海軍司令選誰?1949年10月,毛主席把肖勁光叫到北京。肖勁光一聽讓他當海軍司令,頭都大了:“主席,我是旱鴨子啊,坐船就暈,哪能帶海軍?”毛主席擺擺手:“讓你當司令,又不是讓你天天游泳,要的是你能帶隊伍。”
肖勁光接了活兒,第一件事就是定方向。當時有人吵著要學西方,造大噸位的遠洋艦,跟英美比誰的船大。肖勁光直接拍板:“咱們國家剛起步,沒錢沒技術,搞不了那么大的。海軍是用來守家的,不是出去打架的,先搞輕型艦隊,近海能防住就行。”這話說到了點子上,毛主席立馬支持:“放手干,黨中央給你撐腰!”就這么著,暈船的陸軍將軍帶著一群沒見過大海的兵,從幾條破船起步,硬生生把海軍建了起來。
隊伍行不行,得拉出來遛遛。1957年建軍三十周年,周總理問肖勁光:“海軍成立八年了,能不能搞點動靜?”肖勁光答得干脆:“搞海上閱兵!”地點選在青島,8月的青島不冷不熱,正好毛主席和總理在那兒開會,方便來看。
那天,青島海面上可熱鬧了:飛機編隊從頭頂飛過,潛艇“嗖”地一下潛進海里又冒出來,炮艦排成一條線,魚雷快艇劃出雪白的浪。周總理看得直點頭:“不錯,像個海軍的樣子了!”空軍司令劉亞樓在邊上看著,跟肖勁光說:“你們搞得這么好,我們空軍也得加把勁!”這種比著干的勁頭,讓陸海空三軍一天天強起來。
紀律刻在骨子里,眼光瞄著長遠,做事踏實檢驗——就靠這股勁兒,當年那支“小米加步槍”的隊伍,慢慢變成了現在能守著萬里海疆、護著領空的現代化國防力量。這魂,是老一輩用較真、遠見和實干鑄出來的,也得一代代傳下去。
(資料來源:《周恩來傳》,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人民海軍史》,海潮出版社2013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