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車圈與餐飲界徹底“杠上”了。
因此有了充電樁旁吃漢堡,4S店里涮火鍋,服務站變游戲區,車企把服務玩成“流量密碼”。當汽車品牌“不認真”的時候,你看到的是這樣有意思的一幕幕。
洛杉磯圣莫尼卡大道上,機器人端著漢堡敲開車窗;
廣州鴻蒙用戶中心里,車主邊吃雙皮奶邊等保養;
上海蔚來牛屋內,孩子們在游樂區嬉笑,父母品著特調咖啡。
當汽車品牌開始“不務正業”,一場關于“時間爭奪戰”的變革已悄然降臨。
一、特斯拉餐廳:充電45分鐘,吃掉一個“科幻宇宙”
馬斯克把七年前的推特狂想變成了現實:洛杉磯那座飛碟造型的特斯拉超充餐廳里,80根V4超充樁與餐飲區無縫銜接。車主插上充電槍后,立刻在車載屏點單——“ModelS肋眼牛排”配“Autopilot奶昔”,積分還能抵扣充電費。
更賽博朋克的是幕后:42臺Optimus機器人穿梭后廚,煎肉、送餐誤差僅5厘米;屋頂2000㎡太陽能板發電自用;巨型LED屏晝夜播放《回到未來》,充電等待從28分鐘拉長到62分鐘。
這不是餐廳,而是特斯拉的“數據庫”,用戶充電時段、漢堡口味偏好全被記錄,反哺自動駕駛算法。上海浦東店已在籌備,馬斯克放話:“五年內全球復制5000家!”。
二、鴻蒙大酒店:4S店變身“免費食堂”
當網友戲稱“不買車不敢進門”時,鴻蒙智行用戶中心已靠“鴻蒙大酒店”火出圈。內蒙古門店現蒸燒麥,四川中心辣兔飄香,廣州糖水鋪雙皮奶管夠——免費餐標50元/人,更有意思的是菜譜天天更新。
表面看是“寵用戶”,實則暗藏小“心機”。
預約保養同步推送當日菜單,到店率暴漲40%;非車主試駕也能蹭飯,三成尊界S800買家直言“被服務種草”;夜間保養+夜宵組合,上班族直呼“比家政還貼心”。
余承東親自曬圖背書,短視頻話題播放量3.2億。網友調侃:“BBA省下的午餐錢,全被鴻蒙做成紅燒肉了!”。
三、蔚來牛屋:車主們的“第二客廳”
早在鴻蒙特斯拉之前,蔚來已用牛屋(NIO House) 圈住高端用戶:太原店融入晉商文化設計,合肥店靠光伏發電拿零碳認證,廣粵天地店甚至成了社區咖啡地標。
但最狠的是“萬能蔚來小哥”,能代駕、能開家長會,還能變身托尼老師剪頭發。用李斌的話說:“牛屋不賣車,只販賣歸屬感。” 效果也直接,ET9車主超95%來自BBA跳槽,社群活動復購率高達45%。
不過隨著運營壓力,部分牛屋已開放給公眾。
不同服務玩法,實則一場消費革命,就是合理提升用戶品牌黏性。
特斯拉:機器人+光伏閉環,充電樁變“科技迪士尼” 充電時長消費翻3倍。
鴻蒙智行:地域化免費大餐,靠服務轉化BBA用戶到店率漲40% 。
蔚來:文化空間+全能服務小哥,打造高凈值人群“身份符號” 老客推薦率超80%
表面上服務競爭,實則搶時間,特斯拉把充電等待變成科技嘉年華,鴻蒙將保養間隙轉化為美食社交,蔚來讓看車過程升級為圈層派對。
這些表象的背后是更深層的是數據戰爭,特斯拉記錄你吃漢堡的時長,鴻蒙分析你偏愛的菜系,蔚來統計牛屋社交頻次,這些數據最終都流向新車設計和生態擴張。
結尾:服務內卷?不,是車企的“人貨場重構”,當傳統4S店還在用速溶咖啡應付客戶時,新勢力已悟透本質。馬斯克賣“未來感”,充電時讓你感受太空科技,機器人時代;余承東賣“實在惠”,保養完打包兩份宵夜帶走;李斌賣“身份感”,在牛屋喝咖啡遇見同類。
加油站飄出漢堡香,維修車間變身美食街,汽車淪為“硬件入口”,服務生態才是真正的護城河。搶到用戶的時間,才搶到了下一個時代的“入場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