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伍勇
暑假期間,青少年上網時間大幅增加,網絡詐騙犯罪分子也瞅準時機,將“黑手”伸向學生,通過游戲福利、追星活動或刷單兼職等實施詐騙行為。7月21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德陽市公安局旌陽區分局獲悉,旌陽區已有多名學生遭遇不同類型的電信網絡詐騙,部分家庭財產蒙受較大損失。
游戲皮膚“免費領取”?今年7月份,旌陽區一學生小王(化名)在使用家長手機上網時,看到一則“掃碼免費領游戲皮膚”的廣告。為了能領取“免費游戲皮膚”小王便按照廣告提示,添加了對方的QQ。隨后,冒充“游戲工作人員”的詐騙分子便將“免費領取游戲皮膚”的系列操作告知給小王,并讓其下載了一款屏幕共享的軟件,以此泄露了家長手機中所綁定的銀行卡賬號和密碼,最終被騙走數萬元。
追星被詐騙(圖源:旌陽公安)
追星進群“被告侵權”,“律師”與“民警”輪番恐嚇。某校學生小婷(化名)在刷短視頻時加入了一個“明星簽名群”,群主為其P圖合成了與明星的“合影”,隨后便有一名自稱“律師”的人員稱其行為涉嫌侵權,公安機關將介入調查。不久后,小婷接到一名“民警”QQ好友申請,在“調查”過程中,被要求使用屏幕共享配合操作,導致其父母賬戶資金被轉走。
網上購票“深陷泥潭”被騙上萬元。近日,學生小吉為了參加某明星的演唱會,通過網絡認識了一位冒充賣票“黃牛”的詐騙分子。期間,詐騙分子以轉錯銀行賬戶、繳納保證金等理由,讓小吉前后多次向其提供的銀行卡轉賬上萬元,待其追問購票進度時,對方已將其拉黑。
購買黃牛票被詐騙(圖源:旌陽公安)
刷單兼職“送禮品高收益”被騙。學生張某在網上一聊天群內看到“免費送禮品、點贊評論返傭金”的信息及二維碼,掃碼下載App后完成了幾筆小額任務并成功提現。隨后,其信以為真,投入上萬元參與高額任務,結果平臺提現功能關閉,客服失聯。
警方提醒,暑假期間未成年人電信詐騙受害率顯著上升。家長暑期務必提高警惕,增強反詐意識,加強對子女的監管和溝通,引導其合理使用電子設備;不將支付密碼、驗證碼、支付工具隨意告知孩子。如不慎被騙,請立即撥打報警電話“110”或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進行舉報處理。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