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議院選舉中史無前例慘敗后,日本首相石破茂要辭職?
據央視新聞援引日媒報道,當地時間7月23日上午,日本首相石破茂稱,將在8月結束前正式表明辭職意向。石破茂向周圍人士透露,自民黨將于8月匯總參議院選舉情況相關報告,他本人計劃在8月結束前宣布辭職,已基本確定該意向。
不過,截至第一財經下午發稿時,最新消息顯示,23日下午石破茂與前首相麻生太郎、菅義偉以及岸田文雄舉行會談。外界普遍認為,此次會談將就石破茂的去留問題進行討論。麻生太郎擔任自民黨最高顧問,菅義偉擔任自民黨副總裁。會談后,石破茂在自民黨總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與三人談論自己的去留問題,并稱自己將留任,繼續執政。
石破茂稱,日本媒體關于他本人將辭職的報道“全都沒有事實依據”。
就在石破茂是否辭職這出“羅生門”上演之前,當地時間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已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將對日本征收15%的關稅,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并對美國開放汽車、大米等市場。本月7日,特朗普曾致函石破茂,宣布從8月1日起對來自日本的進口產品征收25%的關稅。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均認為,日美貿易協議達成的時間點頗為巧妙。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陳子雷告訴第一財經,日方原來的立場是堅持要求美國撤銷所謂的關稅加征,后來進入到要求美國調整稅率的階段,“現在看來已進入第二階段。原本這場談判是場持久戰,但由于當前日本國內政治形勢驟變,降到15%就算談成。這也從側面說明日本手里基本沒有什么籌碼。”
日本接受15%稅率
23日,石破茂在直播記者會上稱,與美國就向日本征收15%的關稅達成一致。日美雙方就通過日本企業在半導體、鋼鐵、造船、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投資,加強與美方供應鏈合作、保障經濟安全,達成一致。石破茂表示,在日本現行的大米“最低準入制度”下,增加從美國進口大米的比例。此舉不會犧牲日本農業。石破茂表示,已得到美方保證,如果未來美國對半導體等對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物資征收關稅,日本不會得到比其他國家或地區“更差的待遇”。
陳子雷表示,短期來看日本肯定會視為利好,因為美國對日本加征的關稅相對而言比其他國家要低,但并不能因此忽視對日本經濟的傷害。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告訴第一財經,從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匯率水平來看,如果未來日本企業在美國市場的盈利較當前能夠超過15%,那肯定就不在乎關稅影響,或者說匯率在今后一段時間內能夠降低15%,那關稅問題的影響也就等于抵銷了,“但現在來看,美元貶值和日元升值的這一可能性在增加。因此,15%對于日本企業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很低的數字。”
陳子雷也認為,在日元貶值的狀態下,企業可能還會有所盈利,但是隨著匯率走高,要使得企業在美國市場的盈利超過關稅的水平,還是很困難的,“而汽車行業占據日本近1/4的出口,因此15%的關稅水平影響非常深遠。”
“即便美方很高興地宣布日本今后對美增加了550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很多還是涉及到汽車行業,比如車企未來會把工廠繼續往美國搬等,但每家車企在美國市場表現不一。豐田可能承受得起15%的關稅水平,對于本田或者日產而言就很困難了。”陳子雷分析道。
在陳言看來,這是特朗普采取的典型的“極限施壓”的做法,先提出25%,然后在難以接受的時候降到15%,似乎讓日方覺得在這個幅度內,15%也可以接受了。“實際上這對日本汽車來說是一個很重的稅務負擔,未來如果定格在15%,日本的出口,尤其是占主導的汽車以及汽車零部件的出口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日本對美的貿易盈余可能就會減少,同時日本對外貿易盈余也會減少,這樣的話同樣會出現讓日本GDP下滑的趨勢。”陳言分析道,“如果說25%的關稅可能導致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下滑到負增長,15%的水平很難讓日本GDP實現所謂的正增長。”
石破茂要辭職?
20日舉行的第27屆參議院選舉,顯然已成為石破茂執政的轉折點。結果顯示,自民黨與公明黨組建的執政聯盟未能獲得參議院過半議席。這是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都未能取得過半數席位。結合去年10月眾議院選舉的結果,執政聯盟在日本眾參兩院均淪為“少數派”。
上海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教授陳友駿告訴第一財經,美方在這個時間點放出關稅落地的風聲,背后也有些政治化的操作,“當前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日本國內關注的焦點是誰來擔責的問題。之前熱議的關稅問題,瞬間不再是主導議題了。”至于關稅的影響,陳友駿認為,“換湯不換藥”,即美國看似在關稅上讓步,但實則在其他領域依舊繼續打壓日本。
史無前例的落敗后,21日石破茂在自民黨總部召開記者會,對參議院選舉失利表示歉意,但他同時表示,為使日本政治保持穩定,他將繼續擔任首相。“我目前沒有考慮自己擔任首相的任期截止時間。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們將全力以赴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比如美國的關稅措施、物價上漲、可能隨時發生的自然災害等。”
盡管石破茂依舊信誓旦旦地表示“不辭職”,但卻面臨一個頗為尷尬的窘境:內閣的支持率跌至20.8%的新低,自民黨內“逼宮”的呼聲不斷走高,街頭上的普通民眾也并不買賬。
陳友駿表示,選舉結果出爐后,自民黨內的“逼宮”,民眾的不滿,再加上在野黨對他構成的威脅,正是這三重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石破茂當前壓力重重。
陳言提到,石破茂在23日拜會麻生太郎、岸田文雄和菅義偉這三位前首相一事并不尋常,“四個首相聚集一起會談,這在日本并不多見,也的確說明了石破茂的處境已經非常地危險了。未來到底怎么做,只能靠這些政壇資深的大佬來給他指明方向。”
此外,陳言還認為,8月除了美方所謂“對等關稅”的時間點外,還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的時間點,“彼時石破茂是否有新的動作,值得觀望。”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石破茂日后宣布辭職,上述采訪對象均表示,后續自民黨內部要先推舉新的總裁人選,然后召開臨時國會,石破茂才能正式宣布辭職,通過“指名選舉”從而誕生新一屆首相。而新一屆首相人選是不是依舊來自于自民黨,又或者源于其他黨派,屆時日本政壇又將暗流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