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終究還是撐不下去了,宣布會引咎辭職,而這一切的根源就來源于美日之間談了半天還是不讓日本民眾滿意的關稅協議。
本來美日關稅協議終于落地應該是一件好事,日本終于可以將精力收回一部分去處理其他問題。
但石破茂政府談下來的,被特朗普稱為”美日史上最大“協議,日本付出的第一個代價就是石破茂自己的首相職位。
20.8%支持率背后的民生困境
東京首相官邸的燈光在7月23日凌晨顯得格外蒼白,石破茂在親信面前做出了最終決斷——他將在8月底前宣布辭職。
這位去年10月才二度拜相的政治強人,執政不足一年便轟然倒下,創下平成時代后首相任期最短紀錄,兩度組閣僅執政330天。
這場政治地震的震源來自五天前的參議院選舉,7月20日開票夜,自民黨遭遇1955年建黨以來最慘烈潰敗。
執政聯盟在參議院改選中僅獲47席,失去過半議席。這是自民黨首次同時在眾參兩院淪為少數派,徹底淪為“跛腳鴨政權”。
表面上,石破茂以“需完成8月美日關稅談判”為由暫緩辭職,實則暗藏三重政治精算:借可能的“外交成果”體面退場、避開9月國會審判期、為親美派繼任者鋪路。
這場政治地震背后,是一份被特朗普稱為“史上最大”卻讓日本民眾怒斥為“新廣場協議”的貿易協定。
石破茂的倒臺早有預兆,選舉前他狂奔2.6萬公里赴各地拉票,卻未能挽回民心。物價連續6個月漲幅超4%、實際工資連續5個月下滑的民生困境,讓選民對這位“讀書人首相”徹底失望。
當他站在街頭演講時,主婦們攥著漲了30%的雞蛋價格標簽,上班族捏著三年未漲的工資單。這些沉默的紙張化作選票上的叉號,把自民黨釘在恥辱柱上。
更致命的是黨內倒戈。自民黨年輕議員發起“罷免簽名運動”,元老麻生太郎放話“絕不允許他繼續任職”。
曾在地方深耕多年的資深議員吉川有美因涉政治黑金丑聞落選,暴露出自民黨信任根基的崩塌。石破高喊“地方創生”的口號還在會議室回蕩,民眾卻已用選票宣判:口號填不飽肚子
右翼勢力“參政黨”趁機打出“日本人優先”旗號狂攬超10席,國民民主黨則通過社交媒體蠶食年輕選民。
石破的農業補貼支票在社交媒體時代失去了魔力。當網紅博主展示超市里美國牛肉價格比和牛低一半時,政策辯白變得蒼白無力。
“石破茂被日本人傷透了心”,一位觀察者如此描述首相的心境。他曾為保護日本農業和汽車產業拒絕美國要求,卻被痛批“沒和美國搞好關系”。在內外夾擊下,這位首相最終選擇了一條戲劇性的退場之路。
“史上最大”:5500億投資的豪賭
7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炫耀他的最新戰利品:美日達成“史上最大規模貿易協議”。
美國對日關稅從25%降至15%,作為交換,日本向美國開放汽車、大米市場,并承諾5500億美元投資。其中90%利潤將流向美國,創造十幾萬就業崗位。
消息傳回日本,網絡瞬間沸騰。憤怒的網民將這次關稅協議比作“新廣場協議”,要求石破茂立即下臺。
不怪日本民眾反應這么大,1985年廣場協議曾讓日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如今超市主婦捏著漲價的國產大米包裝袋,仿佛看見美國廉價谷物如潮水般涌來。
而汽車工人們則盯著“開放卡車市場”條款,眼前在此浮現出美國的底特律重卡碾過豐田廠區的幻影。
協議簽字的鋼筆尚有余溫,日元匯率已應聲下跌。石破茂宣稱這是“賭上國家利益的戰斗”,結果卻是日本農業防線全面失守。
曾經被列為談判紅線的農業和汽車領域,在美國壓力下土崩瓦解。諷刺的是,三個月前石破還強硬拒絕美國要求日本將防衛費提升至GDP3%的無理要求,如今卻在經貿領域全盤潰敗。
協議墨跡未干,首相官邸已透出辭職風聲。石破茂選擇8月底離場絕非偶然,他需確保協議在內閣通過,以此作為最后的政治遮羞布。當5500億美元化作投名狀,日本民眾突然看清:首相的豪賭籌碼,竟是他們的飯碗。
從“保護者”到“加害者”的美軍存在
貿易戰火的硝煙背后,《美日安保條約》的幽靈始終徘徊。今年3月,特朗普突然炮轟條約“不公平”:“我們必須保護日本,他們卻不用保護我們”。
這種抱怨如同懸在日本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石破茂雖以“提供基地已是貢獻”辯解,但美方隨即要求日本將防衛費提高至GDP3%。
東京六本木街頭,一名駐日美軍士兵吸食毒品后當街暴打日本青年。當警察從其口袋搜出白色粉末時,抗議民眾舉著的“美軍滾出去”標語在鏡頭前劇烈搖晃。
根據美日協議,這名士兵將被送回美國受審。但過去61年里,類似事件已超5000起,僅強奸案就達285起,這是日本無法忘記的痛苦。
“我們依舊面對美軍士兵的犯罪和滋擾”的吶喊在沖繩街頭回蕩,卻始終穿不透日美同盟的銅墻鐵壁。
更令人憂心的是,極右翼勢力正借民眾不滿崛起。參政黨黨首神谷宗幣在選戰中煽動排外情緒,宣稱要“嚴格審查在日外國人”。
該黨議席從3席暴增至超10席,成為國會“關鍵少數”。東京街頭“停止歧視”的抗議聲,已被右翼擴音器的聲浪淹沒。
石破茂的繼任者名單寫滿親美派名字:防衛大臣木原稔、外相上川陽子均主張“優先修復日美同盟”。
而當特朗普放話“不指望與日本達成廣泛協議”時,日本談判代表赤澤亮正七赴華盛頓空手而歸的窘態,已預示新首相的宿命。安保條約從護身淪為枷鎖,61年后的今天,日本仍在支付戰敗賬單。
石破茂的執政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他試圖在安全上靠緊美國,在經濟上守護日本利益,最終卻被美日貿易協議絆倒。
當東京市民發現超市貨架上國產大米減少而美國牛肉增多,當汽車工人聽聞生產線可能外遷,當納稅人得知5500億美元投資可能抽干國內產業血液,石破茂的倒臺已成定局。
富士山下的決策者們或許終將明白:當日本將自己定位為“美國最親密盟友”時,這種犧牲本國利益供養美國的行為便成為常態。而石破茂的辭職,不過是日本民眾為“美日史上最大”協議支付的第一筆賬單。
信息來源:
特朗普稱美日達成貿易協議——央視新聞
“美日達成貿易協議”后 石破茂首度回應自身去留問題——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