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這是把特朗普政府的套路學的有模有樣,8月12日是中美關稅暫停的截止日期,所以美財長最近放出消息,即“不需要擔憂中美已暫停加征關稅截止時期,雙方談判態勢良好。”
其實,與其說是中美關稅談判,倒不如說是美國更需要和中國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因為他們很清楚154%的關稅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然而,距離8月12日的截止日期越近,美國反倒開始給中國施壓,美眾議院通過了三條對華法案,分別是:通過5億美元對臺軍援法案;禁止美國官方地圖將臺灣標注為中國領土;要求華盛頓市與北京解除友好城市關系,甚至直接將中國定義為“敵對國家”。
說白了,如此挑釁中國的做法就是特朗普政府為了在談判中讓我國妥協的籌碼,但他們真的以為都這樣了,第三次談判會如期而至?他們真的以為如此嚴重的三條挑釁法案有利于美國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7月2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將訪華。
說白了,他們訪華也是有求于中國,但他們訪華之前倒是和特朗普的套路一樣,對中國喊狠話,當然這些狠話無非都是,什么“中國援俄論”,“中國將稀土武器化”,“中國產品傾銷、產能過剩”等。
不過,這次歐盟倒是將輿論盯上了中國雅魯藏布江的水電工程,先是法國媒體稱“中國在建雅魯藏布江電站就是在破壞生態,也會影響下游的國家”。
緊接著歐美非政府組織NGO也是主動跳出來,聲稱“中國在建雅魯藏布江電站就是在破壞生態,影響下游國家,所以希望下游的印度和孟加拉國能夠站出來為自己抗議”。
看來,歐洲這是非得給中國找問題,沒有問題他們就會編造問題,有了問題也會歪曲問題。
首先要明確的是,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的流量更大,有6180億立方米,而在中國境內只有1600億立方米,這就說明我國對雅魯藏布江整體的影響很有限,對下游的印度等國的影響也是。
而且,雅魯藏布江水電站,自從2021年“十四五規劃”提出以后,已經經歷了很多輪的反復驗證,各行各業的專家也做過很多次的預估,得出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雅魯藏布江水電站不僅不會破壞下游的生態環境,反而有利于下游國家的防汛減災。
歐洲希望印度等下游國家能夠反對我國的雅魯藏布江水電站工程,以此來實現他們抹黑中國,以及在中歐會談時的籌碼。
但事實是,即使印度再怎么反對,也影響不了中國修建雅魯藏布江水電站的決心和信心,而且比起歐洲,印度現在更需要中國的稀土、市場等方面的支持。
說白了,歐洲此舉還有地緣政治上的打算,因為印度特殊的地緣位置,所以使其成為了不少國家拉攏的對象,也就是說歐洲幫印度說話,就是想借印度的影響力插手南亞,甚至是東亞的事務。
但問題是,這種無理的干涉只會使中歐關系徒增摩擦,換不來任何實質性的成果,也就是說即使7月2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來訪華,歐洲的這種態度和想法也無法與中國達成共識。
其實,如今的歐洲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美國催著他們援助烏克蘭,他們也叫囂著要對抗俄羅斯,可實際是他們也想從這場沖突中脫身。為了平衡自己的矛盾,所以他們非得把這個矛盾對準中國。
抱怨中國產品傾銷、轉移過剩產能也是如此,既離不開中國的商品,又想要中國給他們各種讓步,所以他們才用所謂產品傾銷、轉移過剩產能的理由來將自己塑造為受害者。
總之,現在的歐洲就是沒有自己的戰略自主,對中國卻是既要、又要、還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