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空襲只打11分鐘,六十億軍火瞬間成廢鐵,這場被刪光的戰(zhàn)斗徹底戳破所有幻想
美軍在1986年4月15日發(fā)動的“黃金峽谷行動”常被一筆帶過,教科書里只留下三十秒注釋。
真正復盤文件藏在五角大樓B2層,最近一次解封是2019年,只有三頁被涂成黑色的文字泄露:整個空襲耗時660秒,卡扎菲花了十年攢的防空網(wǎng)全熄火,導彈連火控雷達都沒通電就被炸成零件。
這句話擺在這里就夠打臉的:六十億買回來的保命系統(tǒng),擋不住三億美金的十八架飛機。
先把原因擺清楚。
美軍用了三套步:第一,EA-6B電子干擾機飛在前面,像家長按住電視遙控器,“啪”一下關(guān)掉利比亞雷達頻道,薩姆導彈只能睜眼瞎;第二,F(xiàn)-111戰(zhàn)斗轟炸機繞歐洲連加六次油,人換班不換機,直線奔襲兩千五百公里,專門挑凌晨兩點半,因為值班兵最容易犯困;第三,激光制導炸彈不帶火藥味,先鉆地三米再炸,雷達站連墻灰都沒飛起來就塌成碎磚。
最慘的是利比亞士兵。
俄語說明書第87頁才寫清如何切換掃描模式,可那一頁被咖啡漬糊住。
蘇聯(lián)顧問提前兩小時通風報信,指揮部卻拖到炸彈快落地才想起開雷達。
六十億買的不是武器,是根本沒拆封的盲盒。
現(xiàn)在回頭看,這場空襲留下了三條血淋淋的作業(yè):
1. 電子壓制只要成功十秒,再貴的導彈也成燒火棍。
三十年后各國演習仍在練這十秒,把干擾機和隱形機編成一隊,誰先掉鏈子誰先淘汰。
2. 說明書沒有中文的武器,買來就是收藏品。
利比亞事后走了另一條極端,把俄語教練請回來當小學老師,士兵每周背名詞解釋,半年后照樣沒及格。
真到打仗那天,說明書換十種語言都沒用,只會母語才保命。
3. 空襲第二天,卡扎菲把蘇聯(lián)顧問全趕走,改裝法國雷達,法文菜單更看不懂。
這提醒我們:換供應(yīng)商不解決問題,換腦子才行。
武器跟手機一樣,越貴越嬌氣,不會保養(yǎng)就是磚。
今天翻開新聞,某國剛簽了二十億美元防空導彈合同,談判記錄里還有一行小字:附帶三年俄語培訓。
歷史只是換了皮重演,沒人愿意承認最硬核的戰(zhàn)爭邏輯其實很簡單:誰在對手按發(fā)射鍵之前關(guān)掉電源,誰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