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內蒙古某試驗場,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工程師按下發射按鈕。一束無形激光在無聲無息中穿透空氣,五公里外一架高速飛行的無人機凌空解體。現場觀摩的各國武官不約而同舉起望遠鏡,有人低聲驚呼:“這比愛國者導彈便宜一百萬倍!”
這不是孤立的技術突破。同一時間,全球防務圈被一組數據震動: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軍用無人機部署量首次突破35萬架,其中中國自主研發與出口占比超過31%。
中國兵器集團展示的激光武器與智能無人系統實戰畫面,讓西方分析師不得不承認——現有反無人機體系正面臨顛覆性挑戰。
試驗場上,OW5激光武器系統靜臥于高機動車載平臺。隨著指令下達,雷達與光電系統瞬間鎖定多個目標。激光發射器無聲轉動,幾秒內一架無人機電路系統燒毀墜毀,系統立即轉向下一個目標。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專家賁馳現場揭秘:“不管低、小、慢還是戰術級無人機,這套系統都能在幾秒內解決。關鍵是激光幾乎沒有成本,不需要彈藥補給。”
這套全稱為OW5-A50的激光防空系統,搭載于8×8重型卡車底盤,體積相當于一座艦炮。其50千瓦功率傲視全球,能在5公里范圍內對各類目標實現高效攔截。從畫面看,目標被鎖定后幾乎看不到彈道,瞬間起火墜落。
OW5系統的模塊化設計支持單車作戰或多系統協同。集成雷達、光電等探測手段,實現“發現-瞄準-跟蹤-打擊”全流程自動化。面對蜂群攻擊時,其快速轉火能力可連續攔截多個目標,徹底改寫反無人機作戰規則。
俄烏戰場上,一幕荒誕場景反復上演:價值200萬美元的“愛國者”導彈呼嘯升空,只為攔截一架價值500美元的民用無人機。這種“黃金打蚊子”的虧本買賣,凸顯傳統防空體系在無人機時代的致命缺陷。
中國激光武器給出了顛覆性答案。OW5系統發射一次成本僅需1元人民幣左右,核心能量來源就是電力。兵器集團工程師算過一筆賬:“一度電才5毛,一次發射成本約1塊錢。哪怕無人機成本降到2萬美元,也抵不過激光的經濟性。”
傳統防空還有兩大軟肋。大型防空雷達針對高空高速目標設計,對低慢小無人機探測能力不足;固定陣地部署模式難以應對突發性無人機襲擊。而車載激光系統機動靈活,可快速部署至城市任何角落,配合預警雷達實現中途攔截。
更革命性的是其作戰模式。不同于導彈的“點殺攔截”,激光實現的是 “陣面攔截” ——像蒼蠅拍般一拍打一片。只要供電充足,激光武器擁有理論上的無限彈藥,僅受充電速度限制。隨著中國充電技術進步,補能效率已不成問題。
中東沙漠最先見證中國激光武器的實戰價值。沙特部署中國“寂靜獵手”激光炮后,成功攔截胡塞武裝21架無人機,創下 21發21中的完美戰績。沙特隨后引進更先進的“天盾”系統,中國激光反無人機體系首戰成名。
2025年盛夏,俄羅斯前線部隊突然獲得神秘裝備支援。俄媒曝光的畫面顯示,一架FPV無人機在500米外被中國民用激光安防系統瞬間擊毀。雖非軍用級別,卻讓苦于無人機襲擾的俄軍眼前一亮。美國《軍事觀察》直言:“這次輪到俄軍求中國了。”
日本防衛省2025年7月緊急啟動艦載激光武器項目,坦承“高功率激光武器單次攔截成本將大幅降低”,并視其為“改變游戲規則的力量”。但日本研發計劃要延續到2029年,中國產品已馳騁國際市場。
目前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出口20多國,覆蓋中東、東歐、東南亞等熱點地區。全球軍貿市場的天平正悄然傾斜——當中國工廠開出的激光防空卡車駛向世界,傳統防空系統制造商感到了刺骨寒意。
中國軍工的智慧不僅在于造“盾”。兵器集團同期展示的新一代車載無人機發射系統,采用模塊化箱式結構。單車可攜帶多型無人機與巡飛彈,實現快速部署、智能起降和多任務協同,將“蜂群突擊-智能控制-任務多樣化”融為一體。
這套3X3輪式底盤配合智能火控,在復雜地形中如履平地。每組發射模塊集成多款飛行器,既能遠程打擊,也可承擔電子干擾、戰場態勢感知等任務。無人機與巡飛彈根據戰場指令靈活切換,作戰全程數字化閉環。
激光武器與無人機平臺的結合,超越了簡單的“矛與盾”配合。車載平臺可在電子干擾環境中自主選擇最優打擊路徑,實時調整戰術。外貿版性能已令外軍分析師感嘆“難以匹敵”,而自用型號仍處于保密狀態,引發全球軍迷無限遐想。
兵器集團技術團隊透露,2025年下半年將有多項AI集群作戰成果投入實戰測試。當西方還在實驗室調試樣機時,中國無人作戰體系已在實戰環境中迭代升級。
現代戰場正經歷深刻變革。俄烏沖突中,民用無人機讓頂級防空網屢屢失守;中東地區,“愛國者”面對蜂群攻擊疲態盡顯。傳統軍事強國突然發現:耗資億萬構建的防空體系,竟在幾千美元的無人機面前漏洞百出。
中國激光武器的崛起提供了全新解題思路。兵器集團在演示現場用數據說話——單次“飽和打擊”測試中,激光炮連續擊落20余架高速無人機,充能間隔不足20秒。“彈藥無限”不是宣傳噱頭,而是能源驅動武器系統的現實突破。
美軍內部報告承認,其“高能激光武器”受限于電池組與發電效率,難以實現全天候持續作戰。而中國在能量循環與冷卻系統上的創新,直接把“盾”的極限推向新高。英國《防務觀察》評論:“中國已在無人作戰防御端重塑全球競賽格局。”
這場革命更深遠的意義在于戰爭經濟學的顛覆。當非對稱作戰使小作坊無人機能威脅軍事基地時,中國激光武器重新平衡了攻防成本比。用光速對抗廉價,用分布式對抗蜂群——這套新算法,正在改寫未來戰爭的基本規則。
激光武器試驗場外,中東某國將軍反復查看攔截視頻,突然抬頭問中方人員:“一套系統多少錢?”得知報價后,他立即撥通國內電話:“把愛國者維護預算砍一半,換中國激光車。”此刻,五角大樓會議室內,美軍將領正焦急詢問雷神公司代表:“我們的激光項目還要幾年?”回答是:“至少三年。”
沙特沙漠中的“寂靜獵手”已創下21發全中戰績;俄羅斯前線士兵給中國激光裝備起綽號“無人機開罐器”;日本防衛省緊急啟動艦載激光計劃卻要等到2029年。
全球防務市場悄然轉向——曾經揮舞支票買F35的國家,如今排隊洽談激光卡車訂單。無聲光束劃過天際,戰爭經濟學從此改寫。
信息來源:幾秒就能打掉一架!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打靶畫面正式公開
2025-07-22 21:50·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