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23年11月10日首次完成試飛以來,有關美軍最新戰略轟炸機B21的作戰能力,便成為了全世界軍迷爭相討論的熱點。
很多人甚至認為,這款美軍最新銳的戰略大殺器能夠做到無視任何防空系統存在,在中國等大國腹地來去自如,肆意轟炸,將它捧為改變未來戰場的絕對寶具,那么真相真就如此嗎?
躲不過中國的火眼金睛
毫無疑問,這顯然非常不切實際。
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的武器裝備和作戰體系,早已朝著“發現即摧毀”的方向發展,任何一款武器,無論它作戰殺傷能力有多強,戰斗力有多突出,戰場生存能力有多么逆天,一旦它被敵方雷達鎖定,那么就只能在對方的火力面前“乖乖站好”。
而在“發現”這個領域方面,中國早已走到了時代的前列。綜合目前互聯網上公開數據可以得知,中國現在有的是多重手段,能夠讓隱身飛機無所遁形。
就比如說雷達方面,中國是現在全世界反隱身雷達技術最強的國家,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之一的那種。
現在中國的雷達早已達成了從低頻至高頻的全頻譜覆蓋,擁有了包括米波雷達,量子雷達,無源雷達等多重技術裝備,能夠借助能量壓制技術,成功突破隱身涂層所設限制,構建起“穿透 + 識別”的雙重效能。
就比如,中國米波雷達領域的佼佼者JY-27V,這款設備創新性地采用全數字陣列技術,成功攻克傳統米波雷達精度欠佳、空域不連續的難題,能夠對各類危險目標實施精準定位。
而在量子雷達方面,中國的量子成像雷達通過光子糾纏原理穿透隱身涂層,直接獲取目標結構特征,實現“頻譜穿透 + 智能識別”的雙重突破。
此外,中國還有基于衛星導航系統的無源雷達,通過接收衛星信號的微弱變化探測隱形戰機,成本低廉且部署靈活。
據了解,中國曾多次依托這樣的技術發現美國的F22,F35等隱身作戰飛機。考慮到這當中的F22,已經被譽為美軍現役隱身飛機中的翹楚。
很多人相信,即使是更加先進的 B21,也躲不過中國的火眼金睛。
發現以后,就是打擊
而只要發現了B21,剩下的事情就容易了,只需要出動自己的打擊火力就可以了。
畢竟,現在中國軍隊強大的區域拒止體系,早已在自己的國土上空形成了一套固若金湯、任誰都難以突破的“空中銅墻鐵壁”,就等著敵人的飛行器能夠自投羅網。
而戰略轟炸機這種武器,雖然對地對海打擊力量強大,但缺乏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所以必須依賴戰斗機的護航。
但即使是算上這些戰斗機的護航,它們在中國的諸多打擊手段面前,到底又能夠發揮幾何呢?
就比如中國的紅旗9B防空導彈系統,該系統能夠同時跟蹤和攔截多個目標,射程可達260公里,而且導彈采用了包括慣性制導、指令制導和主動雷達制導在內的復合制導技術,打擊精度極高。
相信無論B21的性能如何出眾,在紅旗9B面前,也只能垂下自己高傲的頭顱。
除了紅旗9B,中國還裝備了“高超音速殺手”紅旗19反導系統。
盡管這款反導系統主要任務是攔截彈道導彈,但由于探測與制導體系完善,如果讓它兼職客串防空火力的話,它依舊能干得有聲有色。
而且由于主業就是攔截敵方彈道導彈,紅旗19的反應極其迅速,一旦發現目標,就能瞬間展開行動,摧毀來襲的導彈。
請注意,這里來襲的導彈速度一般已經達到了超高音速標準,突防能力已經超過了任何一款超音速飛機的極限。
而紅旗19能夠攔截下這樣的一種導彈,那么對于它來說,打下B21這樣速度僅有幾馬赫的飛機來說,只不過是順手之勞罷了。
而且除此之外,中國還有殲20、殲35這樣的五代隱形戰斗機,配備了全世界最先進的超視距空空導彈 PL17(性能勝過中國賣到巴基斯坦并在印巴空戰中大放異彩的PL15,而PL15性能勝過目前美軍任意一款空空導彈)。
僅從這樣的態勢來看,B21若想在中國周邊肆意轟炸,無異于白日說夢。
數量不合格,怎么求質量
而且從實際的情況來說,美國B21如果想要發揮出驚人的作戰能力,必須要有集群規模優勢。
而這個集群規模優勢恰巧是美國航空事業最大的阿喀琉斯之踵。
B21的前輩B2轟炸機,因為集成了當時的諸多先進技術,造價已經超過了同等質量的黃金,且保養維護運營方面,支出甚多。
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難以維持量產優勢,最終只能關閉生產線路,將B2的總量維持在20架左右。
在不發動核戰爭的情況下,這點數量的轟炸機,到底又能夠干出些什么。
而且除了生產成本外,生產難度也在制約著美國。現在的美國在航空領域的諸多方面,對比過去,退步明顯。甚至可以說的上是,已經逐步喪失了獨立生產高性能飛行器的能力。
舉個例子,為什么美國關閉了F22的生產線,轉而生產F35。這就是因為F22作為一款只供美國空軍所用裝備,它的裝備供應鏈高度依賴美國本土,而且相關經費和科研支出極大,完全由美國空軍一家承擔。
由于美國本土的制造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向高利潤、低污染的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轉型,傳統制造業不斷萎縮。
F22生產所需的許多零部件生產廠家數量減少,甚至有些關鍵技術工藝面臨失傳的風險。同時,高昂的科研經費也讓美國空軍不堪重負,在權衡利弊之后,只能選擇關閉生產線。
而反觀F35,F35最早源于JSF計劃,從一開始,就是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空軍以及眾多盟友共同參與的項目。
這種依賴外部合作維持產能的方式,也從側面進一步凸顯了美國自身航空工業在獨立生產高性能飛行器方面的力不從心。
目前,美國只能靠著這種多軍種甚至多國合作的模式才能夠分攤成本和風險,整合全系列的供應鏈和產業鏈,維持飛機的正常產能運轉。
僅從這點就能看出,美國拿F35取代F22的過程,本身就代表了美國工業水平的巨大退步,而造一個F35都需要美國國內三個軍種和全世界多個外國盟友的咬牙堅持,不知道他們又拿什么保證B21的量產優勢和規模數量呢?
僅從以上三點來看,所謂B21戰機無所不能,可以在中國境內任意轟炸,不過是美國人的吹牛而已。
參考資料:
1、環球網《沿不同發展路徑,破多項技術難題,中國反隱身雷達組團亮相!》
2、環球網《全球首個擊落隱身戰機的防空部隊,用上中國導彈》
3、央廣網《美國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加速投產 邵永靈:戰略焦慮使然》
#優質圖文扶持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