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為了阻擋中國科技發展,2018年,美國和加拿大竟然聯手做局逮捕孟晚舟。
在此之后,孟晚舟腳戴電子鐐銬,被囚禁長達一千多天,直到2021年9月15日,才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
時間一晃四年已經過去,那么當初栽贓陷害孟晚舟的黑手,如今又遭到了哪些報應呢?
孟晚舟被捕事件
2012年,美國司法部對匯豐展開調查,指控其涉嫌洗錢、資助恐怖組織,并于當年12月簽下《延期起訴協議》,要求其賠付高達19.2億美元的罰款。
在這筆天價和解金之后,匯豐獲得暫時安全,但前提是積極配合美方的未來調查,也就是說,匯豐必須拿出合作誠意。
2013年,一場非公開匯報會在香港悄然舉行,孟晚舟應邀與匯豐高管見面,并展示了一份PPT,介紹華為與一家合作方Skycom的關系。
但沒想到多年后,這份PPT卻成了她被美方指控的核心證據。
可問題是,這份PPT根本就是匯豐主動索取的,匯報的內容也并無隱瞞,銀行方面當場并未提出任何異議。
直到2018年,美國要拿華為開刀,匯豐才將這份資料交給了美方,稱自己當時被誤導,而也正是這一紙文件,讓孟晚舟成了替罪羊。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在美國要求下,在溫哥華機場逮捕孟晚舟,當時她只是在那里轉機,卻被扣押在異國他鄉,而美方給出理由,就是華為欺騙了匯豐銀行,影響了其合規判斷。
孟晚舟的拘禁前后持續了1028天,她不是被判刑的罪犯,卻被當作重大嫌疑人對待,一千多天的日日夜夜,她被強制佩戴電子腳鐐,限制人身自由,生活在24小時監控之下。
而在事件背后,匯豐從始至終都沒有為孟晚舟說過一句公道話,他們非常清楚的知道華為與Skycom之間的業務安排,也曾參與相關業務流程。
但當美國需要一個替罪羊時,它毫不猶豫地遞上了這份PPT,換取自己在美資本市場的安全通行證。
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終于乘專機回國,身穿紅裙、緩步走下舷梯,微笑中透露著堅毅。
她的歸來,成為中國人心中一段難忘的記憶,回家的那一刻,機場響起《歌唱祖國》,民眾自發迎接,那一刻已經不僅是個人的勝利,更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而與此同時,匯豐栽贓陷害的代價也開始顯現。
匯豐銀行的報應
匯豐銀行在栽贓陷害孟晚舟以后,中國政府率先行動,取消其在中國市場的多項資格,同時數家國企與它終止合作,頃刻之間,匯豐銀行的客戶大量流失,信任也迅速崩塌。
2022年,匯豐在歐洲也開始遭遇法律清算,被歐盟罰款3.4億歐元,理由是涉嫌操縱匯率與市場價格,它曾依靠操控信息獲取巨額利潤,如今被反咬一口,難以脫身。
2024年,匯豐在香港宣布裁員以削減成本,這是它二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業務收縮,到了2025年2月,中國地區的裁員更是達到900人,全球范圍內裁員總數高達3.5萬至4萬人。
這一連串報應,并不是巧合,而是匯豐失信于合作伙伴、傷害中國企業之后的必然結果。
曾經的匯豐,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最早進入內地市場的外資銀行之一,在中國金融體系尚不成熟時,它憑借國際背景和成熟經驗,贏得了大量業務機會。
華為、騰訊、中石化等企業都曾是它的客戶,它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卻在關鍵節點選擇自保,把合作伙伴往火坑里推。
相反華為并未因孟晚舟事件而潰敗,反而在壓力中不斷加強技術自研,突破5G、高端芯片等多項技術封鎖,硬生生從圍堵中殺出一條血路。
孟晚舟回國后,更是繼續擔任CFO,全面參與公司運營,成為中國企業女性領導者的楷模。
匯豐則在吃相難看之后,徹底失去了中國市場的信任,目前為止,它在中國的多項業務已被本土金融機構取代,客戶大幅流失,政府層面也對其保持高度警惕。
它還被貼上了背信棄義、賣國銀行的標簽,在多個社交平臺和財經論壇中成為中國網友群嘲的對象。
這場事件不僅僅是一起金融丑聞,更是一次國際政治博弈的縮影。
美國濫用長臂管轄權,意在通過法律手段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把中國崛起的步伐攔在萌芽之中。
匯豐銀行的角色,則是他們在背后安排的棋子,只是這枚棋子終究沒有得到應有的善待。
但對于匯豐來說,這些報應恐怕只是一個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