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輪胎行業上游原材料市場風云(參數丨圖片)突變,橡膠、炭黑等關鍵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橡膠期貨主力價格重回15000元/噸以上。
而炭黑價格也在上漲,炭黑產業網數據顯示,隨著煤焦油價格不斷抬升,炭黑多數主流企業價格已出現100 - 200元/噸的漲幅。
橡膠、炭黑等價格上漲,廠家利潤進一步壓縮
自2023年一季度以來,天然橡膠價格漲幅已超過55%,2025年年初更是創下17855元的新高。
但 今年4月,受特朗普全球加關稅影響,輪胎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走低,橡膠期貨主力價格甚至降到13295元/噸。
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下降和國內需求持續低迷影響,國內輪胎渠道在4月迎來了降價潮:
4月,山東輪胎品牌開啟降價風暴,某山東輪胎品牌直接將205/55R16主流規格的批發價格降到100元以下;
5月,部分外資大牌、國內大牌輪胎跟隨降價;
7月初,部分外資大牌輪胎進一步降價,價格直逼國內一線品牌價格。
但輪胎降價容易,想漲起來卻非常難了。在橡膠、炭黑價格不斷抬升下,前期降價的輪胎品牌將面臨進退維谷的難受局面。
降價輪胎品牌的艱難抉擇
不漲價面臨虧損不斷擴大
當橡膠、炭黑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時,輪胎的生產成本急劇增加。
而前期降價的輪胎品牌,由于產品售價已經降低,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每生產一條輪胎,其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甚至可能出現生產成本高于銷售價格的倒掛現象,導致企業虧損。
近期,多家上市輪胎公司已經發布利潤虧損預告,部分輪胎品牌利潤降幅高達50%以上。
隨著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不敢漲價的輪胎企業的虧損空間無疑將會進一步拉大。
漲價,渠道價格體系進一步崩塌
若選擇現在提價自救,則面臨更兇險的市場秩序崩塌。
一方面,4-7月份輪胎品牌開啟了降價周期,渠道內的價格體系就有崩潰的跡象,串貨現象頻發。
之前為清理庫存向不同渠道投放的折扣產品、模糊的區域返利政策,在統一提價壓力下將猶如點燃導火索。大型代理商痛斥廠家變卦、中小經銷商怒斥代理層級價格不公。
而習慣了超低價供應的客戶難以接受提價現實,市場可能瞬間流失。曾依靠低價策略建立的脆弱競爭力,此刻成為品牌最沉重的枷鎖。
價格體系穩定的輪胎品牌將受益
與降價后的輪胎品牌兩難局面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另一批輪胎品牌的相對鎮定——它們因未被卷入上一輪價格戰而預留了寶貴的緩沖空間。
憑借更為穩健的成本結構、更有序的渠道管理,它們在這一輪的行業劇震中展現出了難得的韌性:
穩健定價的企業:如部分國產輪胎品牌的拳頭產品線,一直嚴格遵循價值導向定價策略。在原材料上漲初期,其成本結構仍有余裕消化沖擊。它們未因短期份額而放棄長期健康,并進一步沖擊中高端市場。
營銷賦能的輪胎品牌:而部分輪胎品牌乘著原材料降價帶來的“充足彈藥”,通過營銷措施賦能終端門店銷售,進一步擴大了市場的占有率。
而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這些輪胎品牌可以通過收緊營銷措施,提升價格。不僅穩定了市場價格,也提升了銷量。
比直接降價的輪胎品牌多了更多從容空間。
對于廣大輪胎代理商而言,這場動蕩更是一次深刻的“價值教育”
它讓代理伙伴們清晰地認識到,選擇一個價格體系穩定、運營策略穩健的品牌,是何其寶貴。
經營可預期性:穩定的價格體系意味著代理商的庫存價值和經營利潤更有保障,不必時刻擔心廠家突然降價導致庫存貶值(即庫存跌價損失),或者因成本倒掛而被迫承擔虧損風險。
信任與安全感:制造商能堅守價格底線,展現了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和對渠道伙伴的尊重。這種“不拋棄、不傷害”的合作伙伴關系,是建立長期互信的基礎。
市場秩序與區域保護:價格穩定的品牌通常對渠道管控更為嚴格,能有效減少跨區竄貨行為,維護區域代理商的合理利益和正常經營環境。這避免了因價格混亂引發的代理體系內部互相傾軋。
健康盈利的保障:廠家有合理利潤,才能支撐其為代理商提供更完善的賦能(如技術支持、市場活動、培訓等),最終共同服務于終端消費者,形成良性循環。
本次行業的集體陣痛,應成為推動價值回歸的轉折點。市場必將加速淘汰那些依賴短視價格戰生存的“裸泳者”,其騰出的市場份額將由那些懂得珍視自身價值、尊重渠道伙伴、并以合理利潤支撐長期發展的品牌填補。
這并非放棄競爭,而是將競爭升華至品牌、技術、服務的更高維度,一個對制造商、渠道商和最終消費者都有利的可持續未來。
往期熱門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