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車企都在勒緊褲腰帶時,豐田卻對6萬家供應商下了死命令:把供貨價給我漲上去!
前腳剛公布日賺7億元的驚人財報,后腳豐田就向全球6萬家供應商拋出重磅炸彈:“低價配件不收,必須集體漲價10%以上!”
財報顯示,豐田2024財年全球銷量超千萬輛,營收48萬億日元(約2385億人民幣)。面對這份光鮮成績單,豐田卻要求上游伙伴“必須漲價供貨”——這家全球最賺錢的車企,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
反常操作!豐田為何要“送錢”?
在成本壓縮成行業共識的當下,豐田的漲價指令堪稱驚世駭俗。但其內部文件道破天機:原材料價格飆升已讓供應商利潤薄如刀片,部分企業研發投入甚至連續三年萎縮。
“供應商不賺錢,誰給我們造好零件?”豐田采購部長山本孝弘直言。老牌座椅廠商TACHI-S的數據印證危機——其2023財年凈利潤暴跌47%,研發費率僅剩1.2%。
這已是豐田連續第二年“反向操作”。去年400家核心供應商已率先提價,如今范圍擴大至全球6萬家企業。表面送福利,實則為守住供應鏈命脈。
日系神話崩塌?中國市場節節敗退
當“豐田利潤抵得上所有中國車企”的論調刷屏網絡時,冰冷數據卻揭露另一番景象:中國區銷量同比暴跌5.9%,股權收益驟降60%,凱美瑞終端價跌破15萬,RAV4經銷商甩出5萬優惠,純電車型bZ4X上市即滯銷,月銷僅三位數。
一邊是北美市場貢獻273萬輛銷量,一邊是新能源轉型遲緩的中國困局。 曾經加價3萬還要等的漢蘭達,如今在比亞迪唐的沖擊下直降4萬求生。
漲價也挑軟柿子?中國車主大可放心
“美國車主準備好錢包,中國消費者不必恐慌。”行業分析師李偉點破關鍵——豐田的漲價刀法,精準避開中國戰場。
在北美市場,豐田擁有絕對定價權。去年北美車型平均漲價6%,凈利潤反增14%。然而在中國,面對吉利銀河L7等國產混動的圍剿,就連卡羅拉都已跌至7萬元區間。
“現在敢漲價就是自殺。”某廣豐4S店經理苦笑著翻開賬本:“庫存壓了三個月,每天利息都燒掉上萬。”
當大眾、通用紛紛要求供應商降本時,豐田的“逆向輸血”看似溫情,實則暗藏產業鏈霸權——全球6萬家企業的生死,不過在其一念之間。
更大的風暴正在中國醞釀。廣汽豐田已宣布裁員千人,一汽豐田三大工廠產能閑置率超40%。昔日加價神車淪落到“降價保命”,究竟誰在吞食日系車的蛋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