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竟有人放棄985,去上冷門學校?”
過去,學生們對985、211高校趨之若鶩,尤其是清華、北大這類頂尖學府,能進入這些學校讀書,簡直就是榮耀的象征。
即便具備進入清華、北大深造的機會,如今也有部分學生選擇所謂的“三無”院校。
這種選擇意味著可能失去自由、遠離大學生活應有的精彩。
那么,他們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985被冷落
曾幾何時,人們普遍認為只要考上名牌大學,就等于邁出了階層躍升的關鍵一步,畢竟名校學歷往往是通往高薪崗位的通行證。
因此在填報志愿時,大多數人優先考慮的是學校聲譽,其次才是專業方向,即便某些專業的就業前景并不明朗,也因名校光環和人脈資源而被廣泛接受。
然而,隨著當前就業形勢的變化,每年大量高校畢業生涌入社會,但優質崗位卻極為有限,勞動力市場供需嚴重失衡,使得高校學歷的“價值”持續下降。
在這種背景下,家長們開始傾向于選擇能保障就業的院校和專業,而不是執著于985學校的虛名。
經過深思熟慮,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公費師范生專業,因為這類專業畢業后可以直接獲得教師編制,此外還包括警校和軍校。
數據差距
僅以今年高考提前批次的錄取數據為例,山東魯東大學這所非“雙一流”高校,提前批的投檔線竟然高達611分。
特別是山東師范大學,其最高錄取分數甚至達到了635分。
再看軍校方面,以往各省高考狀元大多都是清北的熱門人選,而今年河南一位理科狀元卻以724分的成績謝絕了清北的邀請,選擇報考國防科技大學。
此外,河南周口一位考出673分的學生,也選擇了網絡空間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盡管軍校的學習和生活比普通高校要艱苦得多,但只要順利完成學業,就能被授予少尉軍銜,不僅薪資穩定,連家屬也能享受相應待遇。
畢業時若選擇轉業,還可平行調入公務員系統,根據在部隊期間的綜合表現,分配到地方公務員單位。
至于警校畢業生,會有國家統一考試,通過者即可成為公務員,而該考試的通過率高達90%以上,遠高于社會招考的國考。
正因如此優厚的條件,985、211高校在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
以清華大學為例,每當提到清華學生,大家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那些獲得過各類國家級獎項、被特招進校,或高考成績700分以上的精英。
然而誰曾想到,今年清華大學在內蒙古歷史類提前批法學專業的投檔線僅為637分。
要知道,這個分數在往年甚至連西安交大、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等一眾985高校的最低錄取線都達不到,如今卻能順利進入清華,確實令人驚訝。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江蘇的鄉村教師計劃中,部分專業組的投檔線竟然超過了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頂尖985高校。
此外,中山大學在部分省份的提前批中,最高投檔線僅為590分,而往年該校的錄取分數線基本維持在630分左右。
不僅如此,東北大學的經濟管理實驗班、中國農業大學的園藝專業、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資源開發技術等非熱門專業,今年的錄取分數也大幅下滑,吸引力明顯減弱。
原因出在哪里?
其實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當前整體經濟形勢不佳,就業壓力普遍增大,對于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來說,這或許不算什么。
但對于普通家庭或農村出身的學生而言,為了保障未來的生活質量,這種選擇顯得尤為現實。
畢竟,這些專業不僅能解決就業問題,還能節省學費支出,公費師范生還免收住宿費,并提供生活補貼。
過去,考生和家長更傾向于以較低分數進入名校,看重的是學校的名氣。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用高分換取一個穩定的“鐵飯碗”。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一份體制內的工作所帶來的安全感顯得尤為珍貴。
畢竟,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體制內”帶編制、有保障的工作才是真正的穩定。
正是由于家長和學生觀念的轉變,導致原本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的師范類院校突然大幅上漲。
尤其是過去500分就能錄取的師范類學校,如今600分都不一定能被錄取。
雖然這些專業也在為國家培養人才,但如果所有考生都集中于這類“編制型”專業,未來科研技術領域將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
據某高校物理教授透露,今年報考研究生的高分考生人數較去年減少了一半,原因無他,正是越來越多學生選擇考公務員、考教師編制。
信息來源:齊魯壹點-2025-07-13——《巧了!魯東大學2025年公費師范生兩專業錄取最高分均為611》新東方-2025-07-15——《有雙非投檔線高于清北、985爆冷,高考錄取新趨勢,離譜又合理?》中國青年報-2024-08-16——《高分考生放棄“985”,“帶編入學”值得嗎?》大象新聞-2025-06-27——《高考724分女生:平時數學也常滿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