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量究竟可以輕到何種地步?輕得可以用不足千元來衡量,輕得連幾張薄薄的紙幣都能掩蓋那聲未及喊出的呼救。1010元的誤付車費,司機的冷漠裝“死”,最終竟成了壓垮這位19歲少年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3月,河南鶴壁的一名19歲青年在上海搭乘出租車,因操作失誤多支付了910元車費。在多次嘗試追回無果后,少年陷入絕望,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事件發(fā)生后,少年的家屬連夜從老家奔赴上海,經過數日艱難搜尋,終于找到了少年的遺體,頓時陷入極度悲痛之中。
在悲痛之余,家屬也將憤怒投向了涉事司機,希望對方能夠退還這筆近千元的“命債”,并向少年道歉,還其一個清白。
隨后,司機的身份被網友曝光,少年的哥哥也披露了更多細節(jié),少年生前留下的語音遺言也浮出水面,真相令人無比心碎。
3月29日下午四點左右,這名來自河南鶴壁的少年抵達上海,準備投奔住在當地的堂弟。
剛出高鐵站的他,因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很快就在出站口攔下一輛出租車,與司機協(xié)商車費,希望對方能送他到某小區(qū)附近。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車費定為100元。盡管價格偏高,但考慮到是大城市,少年還是坐上了車。
不久后,車輛抵達目的地,少年通過二維碼掃碼支付了車費,隨即下車。
但幾分鐘后,少年查看手機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誤操作,原本應付100元,卻支付了1010元。這筆對他而言巨大的金額讓他頓時慌亂不已。
由于記不住車牌號,也沒有司機聯(lián)系方式,少年只能通過微信支付記錄留言,禮貌地請求:“你好,我這邊多付了,可以退一下嗎?”
然而,這條信息如同石沉大海,遲遲沒有得到回應。
少年隨后借住在堂弟家中,但那筆誤付的錢始終縈繞在他心頭,仿佛一把利刃直指心臟,令他寢食難安,更無心外出工作。
兩天過去仍無消息,少年無奈之下前往派出所報警,最終拿到了司機的車牌號。
面對這串陌生的車牌號,少年心中最后一絲希望也逐漸破滅。在上海這座陌生的大城市里,僅憑一串號碼尋找司機,無異于大海撈針。
他神情恍惚地回到住處,看著手機里所剩無幾的余額,焦慮與自責的情緒不斷堆積,最終選擇走上不歸路。
4月3日晚上7點左右,堂弟焦急地找到少年的哥哥郭先生,告知少年突然失聯(lián),并提及他誤付車費一事。
堂弟還表示,少年此前情緒一直不太穩(wěn)定,甚至流露出輕生的念頭,但當時少年叮囑不要告訴家人,因此他一直未提及。
直到當天發(fā)現(xiàn)少年不見蹤影,才意識到事態(tài)嚴重。
郭先生連忙聯(lián)系弟弟,卻始終無法取得聯(lián)系。心急如焚的他次日一早便從老家趕往上海,展開尋找。
借助警方提供的監(jiān)控信息,郭先生一路追蹤至蘇州,經過連續(xù)6天的搜尋,終于在山中找到了弟弟的遺體,身旁還留有喝剩的農藥瓶。
郭先生直到4月10日才見到弟弟的遺體。弟弟的遺體已經出現(xiàn)腐爛跡象,甚至連雙眼都未閉上,仿佛死前充滿不甘。
經鑒定確認,弟弟是在4月6日凌晨三點多服下農藥去世的。
郭先生回憶,弟弟也是在當天凌晨四點左右給同學發(fā)送了兩條十秒的語音留言,但聲音微弱、模糊不清。
他反復聽了多遍才聽清內容。語音中弟弟說:“我喝了半瓶農藥,過幾天再告訴家里人吧。”
這是弟弟留給世間的最后一句話。前半句是他對現(xiàn)實的陳述,后半句則體現(xiàn)了他在極端情緒下仍不忘為親人考慮,給予他們緩沖時間。
弟弟既無法承受活著的痛苦,又放不下對親人的牽掛,這種復雜的情感促使他留下遺言,也害怕家人找不到他。
事件發(fā)生后,郭先生無法忍受弟弟冰冷地躺在停尸房中,迅速辦理了相關手續(xù),將弟弟連夜送回河南老家。
他在墓地為弟弟修筑墳墓,讓其入土為安。
在處理完弟弟的后事后,郭先生向法院提起了對司機的訴訟。然而,司機始終未曾露面,也無法取得聯(lián)系。
郭先生無奈表示,自己的訴求只是希望司機歸還多付的車費,并親自到弟弟墳前道歉。
目前事件仍在持續(xù)發(fā)酵,知情人士也曝光了司機的真實身份。
該司機名為王某斌(化名),四川江油人,此前長期在上海從事網約車行業(yè),但現(xiàn)已不再接單,據傳已躲回老家。
少年因誤付車費而選擇輕生的消息令人唏噓,也有網友提出疑問:為何一千元就能讓人放棄生命?畢竟錢可以再賺,命卻無法重來。
對此,郭先生很快作出回應。原來弟弟性格內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家庭經濟狀況極為困難,父親因病無法工作,全家?guī)缀蹩磕赣H打零工維持生計。
因此,弟弟主動提出前往上海打工,希望能為家庭減輕負擔。未曾想剛到上海便遭遇騙局。這一千元,是母親辛苦打工幾個月、省吃儉用才能攢下的血汗錢。
這份愧疚讓弟弟極度自責,最終一時沖動選擇輕生,甚至自殺都悄悄離開,生怕給家人添麻煩。
母親得知噩耗后,終日以淚洗面,只希望能為兒子討回公道。
最后,家屬的訴求十分簡單:只要求司機歸還多付的車費,并向弟弟道歉。希望司機能夠看到信息后主動承擔責任。
即使能夠逃避法律的制裁,也無法逃避內心良知的譴責。
這場悲劇也提醒我們:如果無法做到善良,至少不要將惡意強加于人。
因為哪怕是一點點的惡意,也可能成為壓垮一個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信息來源:抖音@九派新聞
抖音:@河南鶴壁郭富哥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