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輿論場上一件怪事引發熱議——印度總理莫迪政府對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建水電站一事,竟然“安靜得出奇”。要知道,印度過去在跨境水源問題上可是出了名的強硬派,動不動就威脅“斷水”,這次卻一反常態地低調,連印度媒體都罕見地沒有炒作。
這背后,究竟藏著什么秘密?
印度對跨境水源問題向來敏感,尤其是涉及中國上游工程時,他們總愛渲染“水威脅論”。比如去年,中國在雅魯藏布江進行水文研究時,印度就跳出來抗議,聲稱“中國威脅下游安全”。
但這次,中國正式啟動雅魯藏布江水電站工程,投資規模高達1.2萬億人民幣(相當于5個三峽),印度卻只是輕描淡寫地“關切”了一下,連抗議都懶得抗議。
原因很簡單:這次中國玩的,是印度根本沒法反駁的科學牌。?
中國這次搞的是“梯級開發”,簡單說就是分段建電站,不截流、不蓄水,只利用河流的自然落差發電。印度擔心的“斷水”“生態破壞”,在中國這方案面前,根本站不住腳。
更關鍵的是,雅魯藏布江的水量70%來自印度洋季風,雨季一來,洪水能把印度東北部淹成一片澤國。就算中國想“截水”,老天爺的雨一下,印度該澇還是澇。
說白了,印度這次“不鬧”,是因為鬧了也沒用,反而顯得自己無理取鬧。?
很多人可能會問:中國花這么多錢,就為了在青藏高原修個水電站?是不是太“土豪”了?
其實這筆賬,中國算得清清楚楚:
發電量驚人?:雅魯藏布江水電站年發電量預計3000億度,夠3億中國人用一整年。這相當于每年少燒幾千萬噸煤,減排效果杠杠的。
開發難度逆天?:青藏高原施工條件惡劣,能在這兒建電站,本身就是技術實力的證明。
西藏發展的“金鑰匙”?:電站不僅能供電,還能帶動當地經濟,改善民生,一舉多得。
中國要的,不是“卡印度脖子”,而是把大自然的能量變成實實在在的福利。?
印度這次反常,絕不是因為“良心發現”,而是因為他們看明白了三個現實:
抗議沒用?:中國方案科學合理,國際法也挑不出毛病,印度鬧了只會自討沒趣。
合作比對抗劃算?:如果印度愿意談,說不定還能分到一些技術或電力合作的紅利。
“水武器”失效?:過去印度對付巴基斯坦,一招“斷水”就能讓對方難受。但面對中國,這招完全使不上力。
所以,莫迪政府選擇了沉默——不是認慫,而是看清了形勢,知道硬碰硬只會吃虧。?
中國在水資源問題上一直很克制。長江三峽建了這么多年,下游的上海、江蘇不照樣用水無憂?雅魯藏布江的工程,走的也是同樣的路子——?開發能源,但絕不破壞生態,更不搞“水霸權”。?
印度的反應,其實傳遞了一個信號:?在全球化時代,水資源可以成為合作的紐帶,而不是對抗的武器。? 如果印度能放下偏見,和中國在跨境水資源管理上達成共識,甚至探索電力合作,那才是真正的共贏。
莫迪這次一反常態,不是因為印度“變善良了”,而是因為他們發現——?中國這次玩的是“明牌”,印度除了沉默,似乎沒什么更好的應對方式。?
雅魯藏布江的水電站,是中國基建實力的又一次展示,也是給全世界的一道考題:?在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能否找到平衡?? 而印度的反應,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