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當我們覺得孩子難教育,滿眼都是孩子的問題時,或許最該省察的,是我們自己。
父母若不能做好自己,自然教不好孩子。
父母若看不見自身的問題,自然無法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父母懂自省
才能看見問題的根源
當你發現孩子很難教育時,其實問題很早就有了。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孩子的問題,是果。父母的行為,才是因。
所以,當我們想批判孩子時,不妨把目光收回在自己身上,反思自己。
就像種花一樣,我們看見葉子黃了,不是去怪花脆弱,而是反思施肥、澆水、松土、光照,這些是否合宜。
正人先正己,父母常自省,看見自己的問題,才能窺見教育的問題。
父母先改變
才能改變孩子
有人曾把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比作魚與水。
當魚出現健康問題,根源往往在于水出現了狀況。
若僅著眼于治療病魚,即便暫時痊愈,一旦將它放回存在問題的水中,病癥必然反復。
教育亦是同理。
想要真正改變孩子、療愈孩子,關鍵不在于對孩子的單向矯正,而在于父母的覺醒與成長。
當我們開始審視自身,主動做出改變,就如同改善魚缸里的水質,當清澈的水流重新流淌,魚兒自然就越來越健康有生機。
很認同一句話:優秀始于家庭,始于父母。
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你畫花他就開花,你畫樹他便成樹。
父母對了
孩子自然就對了
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照單全收。你展現給孩子什么樣,他就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
身教甚于言傳,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也就對了。
為人父母,我們只有放下改造孩子的執念,轉而成為更好的自己,用環境熏陶,用榜樣示范,孩子才會跟隨我們的步伐,一路前行。
你的為人、態度和行為,孩子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并體現在他們的行為中。
所以,從今日起,放下說教、打罵和逼迫的舊方式,時常自省,勤奮自勉。
先努力讓自己成為一束光,再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
來源/洞見
編輯/劉斌
審簽/王慧瑩
監制/喬虹
點贊分享給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