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 7 月 26 日中午,吉林省遼源市的天空有些悶熱,似乎預示著即將有不尋常的事情發生。遼源市公安局的電話突然急促響起,打破了警局內原本相對平靜的氛圍。報案人聲音中帶著驚恐與不安,稱在遼源市南郊未進河邊的玉米地附近,發現了一具嚴重燒毀的遺體。
這通電話,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瞬間激起千層浪,拉開了一起曲折離奇案件的序幕。
警方迅速行動,第一時間趕往案發現場。現場位于渭涇河南岸的河灘邊,河水淺緩,深不過膝。遺體所在之處遠離村莊,河道兩邊及灘涂地帶是一片玉米地,從河邊玉米地到遺體處,約有十來米的距離。
在這短短距離內,警方發現了一處小區域和一個較大的焚燒區域。小區域距離遺體約 10 米,較大的燃燒區域則在玉米地里,里面有一些燒焦的衣服殘片。離小區域兩米外,還有一個更大規模的燃燒區域,在這片玉米地的燃燒區域里,不僅有更多燒焦衣服殘片,還赫然躺著一只紅色高跟涼鞋,鞋子較新,尺碼與女士腳相符。
警方在玉米地里發現了許多紅色高跟涼鞋的足跡,足跡呈現徘徊狀。隨后,在河灘邊找到了另一只紅色高跟涼鞋的殘骸,對岸河灘上也有同樣高跟鞋的印跡。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現場除了這些高跟鞋印,竟未發現其他腳印。
法醫迅速對遺體展開初步檢驗。被燒女性年齡約 30 歲,身高 1 米 6,燒傷面積超 80%,前胸燒傷尤其嚴重,頭部無創傷痕跡,頸部表皮脫落,雙手燒傷不嚴重且無傷痕。在其鼻腔、口腔和咽喉氣管中,法醫發現了煙灰炭末,這表明她在起火之前還活著。
結合現場濃烈的汽油味,法醫推測,作為助燃劑的汽油很可能是起火原因,同時判斷她的死亡時間為 25 日晚上。
根據現場線索和法醫報告,辦案警員初步推測該女性是自殺。他們推測,昨夜該女性獨自一人攜帶汽油來到偏僻的小河北岸,涉水到南岸玉米地附近。她在那里徘徊許久,經過激烈思想斗爭后,最終在玉米地的頭一部分點燃汽油自焚。
烈火灼燒帶來的劇痛,讓她本能地往河邊掙扎逃跑,卻只跑了不到 3 米就摔倒,身上火勢引燃周圍植被,形成第二個起火點。最后,她因傷勢過重,在河邊去世。由于女性面部損傷嚴重,受當時調查條件限制,尸檢完成后,她被埋葬在附近,這起案子似乎將以自殺結案。
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警員們調查完現場回到警局,與局長開案情討論會。就在大家準備將案件定性為自殺時,一位警員提出了反對意見。這位警員是遼源市公安局的普通民警孫玉金。
孫刑警原本要向局長匯報自己正在調查的案件,因局長開會,他在等待時旁聽了這起焚燒案件的陳述。孫玉金認為,自焚這種自殺方式過于殘忍極端,過程痛苦,死狀慘烈,一個女性不太可能輕易選擇。
而且,現場沒有找到裝載大量汽油的容器,這不符合常理。因此,他堅信這起河邊焚燒案另有隱情。局長經過思考,認可了孫刑警的分析,決定進一步調查此案,并將案件交給孫刑警負責。孫刑警年輕氣盛,當場立下軍令狀,決心查明真相。
隨后的調查過程充滿艱難險阻。案發現場距離警局 20 公里,孫刑警和同事們連續幾天騎自行車走訪案發地附近村莊,卻一無所獲,未找到任何與受害女性相關的信息。好在重新勘察案發現場時,在離第一起火點約 50 米以西的紅薯地里,他們發現了一只較新的女性絲襪,絲襪干凈,與受害女性尺寸和狀態相符。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如此新的絲襪若為圍觀群眾遺失,事后大概率會被找回,所以這只絲襪很可能屬于受害女性,這一猜測也給調查帶來了一絲曙光。
幾天后,一個年輕男子焦急地來到遼源市公安局報案,稱他姐姐趙曉蓮在 7 月 25 日傍晚離家去附近診所看病后,就再也沒有回家。孫刑警聽聞,發現報案人描述的失蹤女性,年齡、外貌、失蹤時間都與正在調查的河邊焚燒案遇害女性極為相似。
他拿出一些案發現場的物證照片讓小伙辨認,小伙一眼認出那雙紅色高跟涼鞋和絲襪正是姐姐的物品,現場發現的衣服殘片也是姐姐離家那天所穿。至此,受害女性身份得以確認 ——35 歲的趙曉蓮,是市里紡織廠的職工,丈夫李向東在供銷社工作,家庭條件較為富裕。
孫刑警迅速展開對趙曉蓮人際關系的調查。據趙曉蓮弟弟講述,7 月 25 日晚上,趙曉蓮將 7 歲女兒帶到他家,稱胃不舒服要去附近診所看病,還表示晚上讓同事送她回來,拒絕了弟弟去接她的提議。
然而,孫刑警調查發現,那天趙曉蓮根本沒去看病,也未叫同事陪同。她為何向家人撒謊?又為何會出現在距離家 20 公里外的河邊?認識趙曉蓮的人都說她沒有精神病史,家里也未發生重大變故,情緒穩定,不像是會自殺的人,且家中未發現遺書或其他異常物品。
在夫妻一方遇害案件中,另一方往往嫌疑較大。趙曉蓮失蹤多日,丈夫李向東卻未報警。趙曉蓮弟弟回憶,7 月 22 日,即姐姐失蹤三天前,姐姐曾說 “你姐夫又去長春出差了,出發前沒通知她,昨晚才托人捎口信回來”。
趙曉蓮失蹤前一晚還寫了日記,內容顯示夫妻之間存在矛盾,丈夫出差卻不告知她。但孫刑警調查發現,供銷社與長春沒有業務往來,也未安排李向東出差。此外,李向東這幾天無端不上班,同事們也感到疑惑。那么,李向東多次 “去長春出差” 究竟為何?當晚給趙曉蓮捎口信的人又是誰?
趙曉蓮妹妹稱,7 月 21 日晚與姐夫相遇,姐夫說要去牌友家喝酒,未提及去長春出差,且手上沒行李。孫刑警據此找到當晚和李向東一起喝酒的人。酒友們說,李向東晚上 5 點多來喝酒,喝到一半說有事提前離開,時間大約是六七點。
但當時從遼源到長春不通汽車,只有白天有火車,且火車票未實名登記,調查李向東行蹤困難重重。
就在孫刑警等人一籌莫展時,李向東單位同事提供線索,稱在沈陽看到一個與李向東很像的人和一個年輕女性在一起。警員在李向東工作抽屜里發現一張女人照片,照片上的女人是李向東的前女友,12 年前嫁給沈陽人。
警員猜測,或許是婚后生活平淡,李向東出軌引發血案。孫刑警及其同事立即前往沈陽調查,走訪李向東前女友住處后卻發現,分手后兩人并無聯系,供銷社員工也無法確定在沈陽看到的人就是李向東,沈陽這條線索就此中斷。
回到遼源后,孫刑警沒有氣餒,繼續深入調查。他再次仔細研究趙曉蓮的日記,發現其中有一句話 “是錢還是命,有命能享財中福,無命有錢也是空”,結合之前調查到的夫妻矛盾以及李向東的異常行為,孫刑警越發覺得李向東嫌疑重大。
他決定從李向東的經濟狀況入手調查,發現李向東近期經濟支出異常,有大筆資金流出,而這些錢的去向不明。同時,孫刑警調查了李向東的通話記錄(當時雖沒有如今便捷的通信記錄查詢方式,但通過一些手段還是獲取了有限信息),發現他在趙曉蓮失蹤前后,與一個陌生號碼頻繁聯系。
孫刑警順著這個陌生號碼展開調查,發現號碼主人是一個名叫侯磊的人,此人有過盜竊和詐騙的前科。孫刑警認為李向東與侯磊的頻繁聯系絕非偶然,背后一定隱藏著重要線索。他和同事們開始對侯磊進行跟蹤調查,發現侯磊近期生活變得十分奢侈,與他以往的經濟狀況不符。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排查,警方終于掌握了關鍵證據。原來,李向東因沉迷賭博,欠下巨額債務,為了償還債務,他竟想出了一個罪惡的計劃。他與侯磊合謀,企圖殺害妻子趙曉蓮,騙取保險金。
7 月 25 日晚上,李向東騙趙曉蓮說要帶她去一個安靜的地方談事情,將她帶到了渭涇河南岸的河灘邊。侯磊事先在那里準備好汽油,趁趙曉蓮不備,兩人將汽油澆在她身上并點燃。趙曉蓮在極度痛苦中掙扎求生,留下了現場那些詭異的痕跡。
最終,警方憑借著堅定的信念、細致的偵查和推理,成功將李向東和侯磊抓獲。在鐵證面前,兩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這起原本看似簡單的 “自殺案”,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真相大白于天下,兇手也受到了應有的法律制裁。
本文系社會新聞/真實案件改編,本文圖/選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