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風凜凜的舞龍表演 張昊宇 攝
晉祠廟會上的舞獅表演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晉祠廟會上的八音會表演(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千年晉祠承載著三晉大地綿延不絕的信仰與文脈。明洪武二年(1369)欽定每年七月初二祭祀圣母邑姜,盛大晉祠廟會由此發軔,綿延近七百年。2008年,這項承載厚重歷史與民俗記憶的古老盛典,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晉韻儀典盛會隆
7月23日傍晚,晉祠一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新朋在廟會籌備現場緊張地忙碌著。談起即將舉辦的晉祠廟會,他言語間充滿敬意:“每年農歷七月初二這個日子,是咱們廟會的重頭戲。老輩人都知道,最早這晉祠供奉的是晉國的始祖唐叔虞,世代受晉水滋養的百姓慢慢地將祈愿寄托于他的母親——晉源水神圣母邑姜。”
傳統廟會古稱“賽神會”,歷經歲月沉淀,逐漸形成了集祭祀儀典與市場交易于一體的文化盛宴。七月初一,水鏡臺上大戲開鑼,七月初二正日,晉祠肅穆莊嚴,知縣率鄉紳耆老于圣母殿依古禮拜祭。幾乎同時,水鏡戲臺上鑼鼓驟響,大戲連唱5日,高亢晉劇唱腔穿透飛檐。廟會高潮在初四的“圣母出行”。圣母殿前,8名壯漢一聲吆喝,穩穩扛起裝飾華麗的“鐵棍”,上端安坐圣母塑像。十余架“鐵棍”緊隨其后,每架上立著盛裝孩童。隊伍浩浩蕩蕩穿行村落街巷,百姓夾道歡呼,鞭炮齊鳴。夜晚,抬架上數百盞花燈點亮,遠望如璀璨星河在人間流動。
明清至民國,這一盛會早已超越了地域,成為晉、冀、豫數省商旅云集、物資交流的繁華舞臺。
物豐市歡笑語盈
“說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晉祠廟會的光景,那真是方圓百里無人不知的熱鬧!在我們這些老太原人、尤其是晉祠村的老輩人心里,那份盛況至今難忘。”晉祠一社區副主任王二毛回憶道,“那會兒都叫‘趕會’,一個‘趕’字,道盡了爭先恐后的急切。”
在物資匱乏、憑票供應的年代,持續5天的晉祠廟會因“不要票”而成為一場席卷周邊的物資盛會。“當時可不只晉源周邊的人來,交城、文水,甚至呂梁、陽泉那邊的人都往這兒涌。人山人海,擠得挪不動步。”王二毛感慨地說。
整個晉祠公園及周邊空地,被三四百個林立的貨棚占據,形成規模空前的物資交流會。各鄉鎮供銷社搭棚“打擂臺”,鉚足勁兒比拼貨好價實。飯店攤點熱氣蒸騰。“過油肉4角2分錢一大盤,香氣四溢。晉祠元宵1角錢一碗,軟糯香甜,現在想起來都饞。”王二毛回味著。廟會上各類生活、生產物資一應俱全。“結婚置辦新衣新被,買自行車、縫紉機,平時有錢沒票干著急,就等廟會。”75歲的王巧珍臉上洋溢著喜悅,“我結婚用的縫紉機、新被面,都是在廟會上挑中的,結實又耐用。”
買賣之外,雜耍馬戲驚險刺激,舞獅高蹺靈動生趣,八音會鑼鼓震耳欲聾。為赴這場“購物自由”的狂歡,附近村民甚至在河上搭起簡易木橋。人們趕牛車、騎自行車,馱著全家老小或貨物,從四面八方涌向晉祠。這場喧囂的盛會,終在時代浪潮中沉淀為鮮活的記憶。
非遺傳承煥新生
2025年晉祠廟會日漸臨近,晉祠一社區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社區活動室內,65歲的郝福生帶領“社家鼓”隊正加緊排練,鏗鏘鼓點震耳欲聾;室外空地上,舞龍隊翻騰跳躍,老藝人調試著“二鬼摔跤”的詼諧道具。
最近幾年,晉祠廟會更有看頭了。
2024年晉祠廟會首日,晉祠公園廣場在郝福生和他的“社家鼓”隊震天動地的鼓聲中開啟。這支身著紅褂的“老年天團”鼓槌生風,現場不少年輕人舉著手機直播,直呼:“這才是正宗民間藝術!”水鏡臺上,晉劇老生唱段剛落,懷抱琵琶的漢服姑娘旋即登臺彈奏國風曲目。無人機騰空拍攝全景,直播彈幕刷屏:“穿越了!”“這儀式感絕了!”廟會的魅力同樣在崇寧路市集生動上演。職衛東的晉源犧湯攤前排起長隊,傳統美味歷久彌香。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新鄰居”——售賣圣母殿造型冰淇淋、“晉祠三絕”文創、飛梁剪影帆布袋的攤點成為年輕人“打卡”熱點。
2024年,為期5天的晉祠廟會吸引了省內外游客20余萬人次,新華網、中新網等直播間線上觀眾破百萬,網友驚嘆:“沒想到老廟會還能這么潮!”
面對時代變遷,“趕廟會”已悄然變為“逛廟會”。張新朋深知傳承之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晉祠廟會得跟著時代變,但它的根,那份承載歷史記憶和地域文化的魂,絕不能丟。”晉祠一社區組織人員編寫宣傳材料并定期演出相關劇目,加強對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和傳承。
揮動鼓槌的大爺與穿漢服直播的姑娘同框,喝羊湯的老饕與買文創奶茶的游客擠一桌——這場穿越近七百年的古老狂歡,正以自信嶄新的筆觸,飽蘸時代精神,續寫生生不息的當代民俗新篇章。記者 畢晶晶
記憶檔案
自明洪武二年(1369)欽定每年七月初二祭祀圣母邑姜開始,晉祠廟會已歷經近七百年滄桑。它曾是莊嚴的祭祀盛典,“圣母出行”巡游浩蕩,燈火如星;也是過去重要的物資交流盛會,四方商旅云集,民生所需匯聚。2008年榮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后,廟會在傳承中煥新:古老祭祀與科技展示并存,傳統市集融入文創活力,喧騰的鼓樂聲里,古老的民俗正與時代脈搏共振,奏響一曲古今交融的樂章。
來源:太原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