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背景
三伏天已至,北京甲狀腺專家賈永忠主任的診室外排起了長隊,賈永忠主任表示三伏天前后甲狀腺疾病的看診率急劇增高。
事實上,臨床數據早有顯示,三伏天期間甲狀腺疾病急診量顯著上升:甲亢急診量較平時增加60%,心慌、手抖、體重驟降等癥狀加重;甲減TSH(促甲狀腺激素)異常率上升45%,患者更易出現乏力、畏寒等代謝減緩表現;亞急性甲狀腺炎發病率翻倍,頸部疼痛、發熱等癥狀在濕熱環境下更易惡化。
三伏天應對甲狀腺疾病刻不容緩,為此BTV《都市晚高峰》報道人物、中醫世家傳承工作委員會委員賈永忠主任圍繞這一話題對廣大甲狀腺疾病患者展開科普宣講。
2025三伏天起止日期
7.20 起伏——7.30 中伏——8.9 末伏
科普宣講一:三伏天“濕邪”最易入侵人體
賈主任剛剛接診了一位甲亢患者,心率高達180,還出現了急性腹瀉和嘔吐。為什么這樣的甲亢危象在三伏天尤為明顯呢?三伏天是中國傳統歷法中一年中最熱的時段,通常出現在小暑至處暑之間,涵蓋初伏、中伏、末伏三個階段。這一時期氣溫高、濕度大、氣壓低,形成“濕熱交蒸”的氣候特點。中醫認為,三伏天是“濕邪”最易侵襲人體的時期,濕熱環境易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臟腑功能失調。對于甲狀腺疾病患者而言,這種極端氣候可能加劇病情波動,甚至引發急性發作。
科普宣講二:三伏天成甲狀腺疾病高發的原因
針對這個問題,賈主任提到,三伏天的濕熱環境通過多種機制影響甲狀腺健康。首先,高溫導致人體基礎代謝率上升,代謝負擔加重,甲狀腺激素需求增加,可能誘發甲亢患者病情惡化;其次,濕度變化影響淋巴細胞活性,易產生免疫功能波動,橋本甲狀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易出現癥狀反復;再次,汗液分泌增多可能加速藥物排泄,影響甲減患者優甲樂等替代治療的穩定性,還有部分患者因為暑熱,怕冷癥狀緩解,誤以為病情好轉而減少藥量,也會出現指標波動。
科普宣講三:把握“四調一化”黃金期,祛濕散寒護腺體
賈主任結合近40年經驗總結的"四調一化消癭法"的甲狀腺診療理念,針對這一特殊時節的病理特點,通過整體調理,在臨床取得顯著療效。這個診療理念以"調氣血、調陰陽、調臟腑、調經絡"四調為綱,配合"化痰瘀"的核心治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醫解決方案。治療時首先運用疏肝解郁法疏通肝經氣滯,配合特定針刺手法刺激穴位,使郁結之氣得以宣發。對于氣陰兩虛型患者,則采用藥物益氣養陰,結合穴位艾灸,使陰陽重歸平衡。在臟腑調理方面,著重健脾祛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經絡調節通過針刺、艾灸特定穴位疏通氣血,改善甲狀腺氣血瘀滯,從而緩解癥狀,恢復內分泌平衡。針對甲狀腺結節、腫大等病理產物,運用化痰散結藥物,配合外敷局部貼敷,使痰瘀漸消。整個治療過程注重因人施治,根據患者體質差異調整用藥比例,并配合節氣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科普宣講四:三伏天甲狀腺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三伏天的特點是暑、濕、熱三邪交織。甲亢多屬肝火亢盛,遇暑熱會火上澆油;甲減常是脾腎陽虛,此時反而要防過度祛濕傷陽;結節患者關鍵在于痰瘀互結,濕熱環境會加重痰濕;橋本作為自身免疫病,中醫認為與正氣不足有關,暑濕最易傷氣。
甲亢患者要注意清熱瀉火,養陰生津,忌食辛辣燥熱和溫補的食物,保證充足的飲水;甲減患者呢需要溫補脾腎,顧護陽氣,避免暴飲暴食增加脾胃的負擔,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陽氣潛藏和恢復;甲狀腺結節患者需要疏肝理氣,調暢情志,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生氣、焦慮、抑郁;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傷肝。
科普宣講五:抓住三伏天契機,實現健康目標
三伏天對甲狀腺疾病患者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通過科學防護與中醫調理,患者不僅能平穩度過酷暑,還可借助“天人相應”的養生理念,實現疾病控制與體質增強的雙重目標。正如賈永忠主任所言:“三伏天的濕熱是外邪,更是人體自我調節的契機,順應自然、辨證施治,方能‘治未病、愈已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