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給20萬陪嫁,婆婆變著法兒管我要錢,我和老公一氣之下搬走了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萬萬不能。”
這話我小時候聽奶奶念叨,當時只覺得是老生常談,可如今,我親身經歷了娘家給了我20萬陪嫁,婆婆卻一門心思把這筆錢“消化吸收”,我才發現,錢在人情里,分寸最難拿捏。
我是江婉清,29歲,在寧波一家設計公司做品牌視覺策劃,性格不算鋒利,但該說話時從不含糊。
家境不錯,爸媽是小廠老板,從小就沒讓我吃過苦。
和老公陸子昂相識四年,戀愛兩年,婚禮辦得體面大氣,娘家痛快給了20萬陪嫁,還親手選了婚房家電,讓我嫁得風風光光。
婆婆張月珍是傳統又強勢的女人,退休前是車間主管,說話一板一眼,主張“家產要統一管理”。
婚禮第二天,她端著水果盤笑瞇瞇坐在沙發上:“婉清啊,你陪嫁的那筆錢,先放媽這兒吧,咱們是一家人,得規劃得當。”
我差點沒噎著:“媽,您是說……讓我把陪嫁的錢交給您?”
她眨眼:“哎呀不是交,是保管嘛,孩子以后上學、換車,都得有筆預算。”
我放下茶杯:“那筆錢,我爸媽說是我婚后自由支配的,而且我已經有投資計劃。”
她的笑容頓時僵住,但話鋒一轉:“那你每月拿點出來給家里吧?上個月冰箱壞了,還有你小姑要參加培訓班,都是花錢的地方。”
我愣了,剛結婚,她就張口要錢,還明目張膽地把小姑姑的培訓費列入“家支”?
當時陸子昂還在樓下拆快遞,我下意識喊了他:“你媽說陪嫁要管,還要我給小姑出錢,你怎么看?”
他尷尬:“媽可能是心疼家里……不是真的要你承擔。”
“但她就是在要我承擔。”我冷靜回應。
接下來一個月,婆婆變著法兒“找理由”:讓我們給她辦電話套餐、買補鈣的保健品、甚至讓我們請她和姐妹旅游一次——理由是“你們年輕人有收入,不能讓媽單過。”
那天晚上,我翻到婆婆手機的微信聊天記錄,看到她跟她閨蜜說:“婉清娘家真大方,那錢用來給小姑買輛車也行。”我整個人炸了。
我沒立刻發火,而是和陸子昂坐下來攤牌:“子昂,我們必須搬出去。不是我不講情,而是你媽太沒有邊界了。”
他沉默很久:“我知道她控制欲強,但我沒想到她這么……赤裸。”
第二天我們果斷搬到公司附近的小區租房,婆婆打了好幾通電話怒斥我“不講禮數、不懂家庭”,我一條都沒回。
一個月后,她突然來公司找我,說小姑考上了編制,要辦升學宴,希望我們“支援一筆費用”。
我回她一句:“抱歉,我們已經不在這個‘大家庭’里支援了。”
她氣到發抖:“你眼里還有這個家嗎?”
我說:“您眼里有我們的界限嗎?”
后來,她再也沒找我要過一分錢。陸子昂也終于明白,婚姻里的“家庭融合”,不是讓媳婦把娘家的底牌當通行證,更不是讓長輩把陪嫁當提款機。
老話說得好:“好馬不吃回頭草,好媳婦不喂瞎心腸。”
婆婆若真疼我,不該盯著那20萬,更不該把情分變成負擔。
一家人講理,才講得長遠。
講不清,就只能各過各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