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畬 《十三勢架程序》55式[見《太極拳譜》]
與楊譜不同的有:多十字擺蓮(不是轉(zhuǎn)身擺蓮)、轉(zhuǎn)身踢一腳以及結(jié)束的雙抱捶。名稱有較多與今不同,如三甬背,倒輦猴等等??梢娎钭V與楊定型拳譜有較多不同。
李亦畬(1832-1892)太極拳由武禹襄所傳。武原從楊祿禪學練老架太極拳,后從趙堡陳清萍學過陳氏新架太極拳。此拳譜為楊祿禪所傳,并經(jīng)武結(jié)合自身拳架的創(chuàng)新而作了若干修改??梢娺@個拳譜是楊式大架太極拳定型以前的楊式太極拳。
《太極拳十三勢名目》楊澄甫[見《太極拳譜》]
澄甫(1883-1936)是楊健侯之子。《太極拳十三勢名目》是楊澄甫在1931年太極拳使用法一書出版前使用過的勢架程序譜,也即狹義的楊式太極拳譜。此譜全套編為78式,其中名稱37個。詳見下表。
1、太極拳十三勢名目
1、太極起勢 2、攬雀尾 3、單鞭 4、提手上勢 5、白鶴亮翅 6、摟膝拗步 7、手揮琵琶勢 8、左右摟膝拗步三個 9、手揮琵琶勢 10、進步搬攬捶 11、如封似閉 12、十字手 13、抱虎歸山 14、肘底看捶 15、左右倒輦猴 16、斜飛式 17、提手上勢 18、白鶴亮翅 19、左摟膝拗步 20、海底針 21、山通臂 22、撇身捶 23、上步搬攬捶 24、攬雀尾 25、單鞭 26、左右云手 27、單鞭 28、高探馬 29、左右分腳 30、轉(zhuǎn)身蹬腳 31、左右摟膝拗步 32、進步栽捶 33、翻身二起 34、左右披身伏虎 35、回身蹬腳 36、雙峰貫耳 37、左蹬腳 38、轉(zhuǎn)身右蹬腳 39、上步搬攬捶 40、如封似閉 41、十字手 42、抱虎歸山 43、斜單鞭 44、左右野馬分鬃 45、上步攬雀尾 46、單鞭 47、左右玉女穿梭 48、上步攬雀尾 49、單鞭 50、云手 51、單鞭下勢 52、金雞獨立 53、左右倒輦猴 54、斜飛式 55、提手上勢 56、白鶴亮翅 57、摟膝拗步 77、十字手 58、海底針 59、山通臂 60、白蛇吐信 61、上步搬攬捶 62、進步攬雀尾 63、單鞭 64、云手 65、單鞭 66、高探馬帶穿掌 67、轉(zhuǎn)身十字腿 68、進步指襠捶 69、上勢攬雀尾 70、單鞭下勢 71、上步七星錘 72、退步跨虎勢 73、轉(zhuǎn)身雙擺蓮 74、彎弓射虎 75、上步搬攬捶 76、如封似閉 78、合太極
《太極拳使用法》楊澄甫1931年文光印務館出版
《太極拳使用法》是楊澄甫定型的楊式大架太極拳,書中"太極拳十三式"就是套路的拳架名目和程序。[見《太極拳選編》]。
除翻身二起外與上表相同。進步栽捶后接的翻身二起,在《太極拳使用法》的分式講解及拳照中,是以翻身撇身捶、進步搬攔捶、右蹬腳三式取代之。楊澄甫傳給傅仲文的就是這個拳譜。也就是說,《太極拳使用法》所載拳譜是楊澄甫定型套路。
傅仲文《楊式太極拳》1963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傅仲文(1907-)是楊澄甫的學生。傅仲文《楊式太極拳》的套路就是楊澄甫生前定型的楊式太極拳(85式)。與《太極拳十三勢名目》比較,增益了左摟膝拗步一式,并將翻身二起改為難度較小的三個術式:翻身撇身捶,進步搬攔捶和右蹬腳。
而且,這三式都是原有拳式的重復式,實際上楊在1931年實際演練的已經(jīng)如此。此外,或是分一式為兩式,或是名稱上作些更改,故有85式。《太極拳十三勢名目》為78式。
根據(jù)傅仲文楊式太極拳的拳譜如下表。
1、楊式大架太極拳譜
1、預備式 2、起勢 3、攬雀尾 4、單鞭 5、提手上勢 6、白鶴亮翅 7、左摟膝拗步 8、手揮琵琶 9、左右摟膝拗步 10、手揮琵琶 11、左摟膝拗步 12、進步搬攔捶 13、如封似閉 14、十字手 15、抱虎歸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輦猴 18、斜飛式 19、提手上勢 20、白鶴亮翅 21、左摟膝拗步 22、海底針 23、扇通臂 24、撇身捶 25、進步搬攬捶 26、攬雀尾 27、單鞭 28、云手 29、單鞭 30、高探馬 31、左右分腳 32、轉(zhuǎn)身蹬腳 33、左右摟膝拗步 34、進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進步搬攔捶 37、右蹬腳 38、左打虎式 39、右打虎式 40、回身右蹬腳 41、雙峰貫耳 42、左蹬腳 43、轉(zhuǎn)身右蹬腳 45、如封似閉 46、十字手 47、抱虎歸山 48、斜單鞭 49、野馬分鬃 50、攬雀尾 51、單鞭 52、左右玉女穿梭 53、上步攬雀尾 54、單鞭 55、云手 56、單鞭 57、下勢 58、金雞獨立 59、左右倒輦猴 60、斜飛式 61、提手上勢 62、白鶴亮翅 63、左摟膝拗步 64、海底針 65、扇通臂 66、轉(zhuǎn)身白蛇吐信 67、上步搬攬捶 68、上步攬雀尾 69、單鞭 70、云手71、單鞭 72、高探馬帶穿掌 73、十字腿 74、進步指襠捶 75、上步攬雀尾 76、單鞭 77、下勢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轉(zhuǎn)身擺蓮 81、彎弓射虎 82、上步搬攬捶 83、如封似閉 84、十字手 85、收勢
許禹生1921年《太極拳勢圖解》 74式
許禹生(1879~1945)為楊健侯的學生。
1、提手,有兩式組成:一為合手,與今提手一樣;一為上提手,今無,或類似于我的白鶴亮翅過渡動作合手。白鶴展翅與今白鶴亮翅同,后接白鶴亮翅一式為身體直立,兩手曲肘上舉,掌心上向,今楊式無。
2、十字手雙手上舉交叉于頭頂上,與今不同。
3、云手打法與今不同。
4、云手后接高探馬(此處無單鞭)。
5、二起腳為左右腳連續(xù)起踢。與楊澄甫定型式不同,許式難度較大。
6、野馬分鬃后接玉女穿梭(無進步攬雀尾單鞭兩式)。
7、十字擺蓮,為穿手,撲面掌、轉(zhuǎn)身舉掌、擺踢四動組成。
8、退步跨虎接轉(zhuǎn)身擺蓮。轉(zhuǎn)身擺蓮同今。
可見許式套路及打法與楊譜有較大不同。許禹生為楊健侯的學生,拳式與楊澄甫定型拳式有較大區(qū)別。
陳微明《太極拳術》80式中華書局出版乙丑年
陳微明(1881~1958)是楊澄甫的學生。1925年曾在上海創(chuàng)設致柔拳社。
但他的套路拳式名稱及程序與楊式大架太極拳比較:1.無穿掌,有十字腿。十字腿動作左掌穿出右掌收于左脅下,右腳蹬出,相當于今十字蹬腳。2.云手、彎弓射虎的拳照與現(xiàn)在的打法不同。
可見陳譜及打法與楊定型拳譜稍有不同。
88式太極拳與楊澄甫《太極拳使用法》拳譜之比較
楊澄甫《太極拳使用法》1931年定型套路。(包括起勢和合太極共有名稱37個不同,全套七十八個姿勢)。
《太極拳十三勢名目》是楊澄甫在1931年《太極拳使用法》出版之前使用過的勢架程序譜,也即狹義的楊氏太極拳譜,與《太極拳使用法》譜名稱和程序相同。
88式太極拳與之比較,少數(shù)名稱有不同叫法,(如搬攔捶、攬雀尾的上步、進步),勢式合、分也略有不同。88式有些勢式分而稱之,因而總數(shù)顯多。比較如下:
1、太極起勢=88式為(1預備式+2起勢)。2、肘底看捶=88式為(15斜單鞭+16肘底看捶)。3、左右分腳=88式(31右分腳+32左分腳)。4、翻身二起=(36翻身白蛇吐信+37進步搬攔捶+38右蹬腳);楊譜翻身二起,在《太極拳使用法》中實為翻身撇身捶+進步搬攔捶+右蹬腳;傅仲文本同;此處88式與楊譜實際不同是楊翻身撇身捶而88式為36翻身白蛇吐信。5、楊譜抱虎歸山=48抱虎歸山+49斜攬雀尾。6、楊譜單鞭下勢=88式(58單鞭+59下勢)。7、白蛇吐信88式為68轉(zhuǎn)身撇身捶。8、楊譜高探馬代穿掌=88式(74高探馬+75左穿掌)。9、楊譜轉(zhuǎn)身十字腿=88式轉(zhuǎn)身十字蹬腳。楊注:十字腿也叫十字單擺蓮,從楊拳照及講解看十字腿與今十字蹬腳相同。10、楊譜進步指襠捶88式為77摟膝打捶。兩者不同:88式右拳向前打出,高與腹平;楊式右拳向敵腹部指去身微俯。11、楊譜單鞭下勢=88式(79單鞭+80下勢)。12、合太極=88式收勢。
傅仲文本同楊澄甫《太極拳使用法》譜。由此可見,88式實質(zhì)上與楊澄甫《太極拳使用法》譜相同,即88式就是傳統(tǒng)的楊式大架太極拳。
根據(jù)楊文及拳照可知:十字腿也叫十字單擺蓮,相當于十字蹬腳。轉(zhuǎn)身擺蓮以叫轉(zhuǎn)腳擺蓮,今昔一樣。
陳炎林《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
(分得較細,如捋、按分列,左右式分列,共105式。)
掤、捋、擠、按分列,左右式分列。第一段手揮琵琶后接左摟膝拗步--撇身捶--進步搬攔捶。抱虎過山拆稱為抱虎過山--掤捋擠按。91式高探馬后有92十字手:如左穿掌打法。下勢稱蛇身下勢。套路編排及動作拳圖都與楊定型套路相同。
該書有動作、要領、用法。書前部有健身運氣法。
楊振鐸《楊氏太極拳》(103式)
楊振鐸是楊澄甫之三子。《楊氏太極拳》一書是在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拳照的基礎上,增加過渡動作并加說明而成的。講得很細,不但列出過渡動作,而都有拳照,有動作、口訣、要點,套路架式程序及打法與楊譜相同。
楊振基《楊澄甫式太極拳》(91式)
楊振基是楊澄甫之次子。套路架式程序及打法與楊譜相同。有動作、注意事項、技擊意義分析。
顧留馨《太極拳術》(85式)
基本上與楊澄甫定型套路相同。
不同之處有:1.攬雀尾按式轉(zhuǎn)單鞭過渡動作有明顯的肘、掌動作。
2.提手后接斜身靠--白鶴亮翅,即多一個斜身靠。
3.高探馬后接右分腳,與楊譜及88式不同,即有兩個過渡動作,與陳炎林文字敘述一樣(見《楊式太極拳發(fā)勁、運氣、練勢》)。
招募文章
現(xiàn)在,我們向所有太極愛好者發(fā)出邀請:
- 寫下你與太極的緣分故事
- 分享你對拳理心法的獨到見解
- 聊聊太極如何改變了你的生活狀態(tài)
-分享習練太極拳的視頻等等
你的文字,將有機會:
- 在多平臺展示,被更多同好看見
- 成為連接更多人走進太極世界的橋梁
投稿小貼士:
- 文體不限,千字左右為佳,可附練拳照片
- 郵件主題注明“太極征文+你的名字”,發(fā)送至970888959@qq.com郵箱
別讓那些藏在招式里的感悟、浸在時光里的熱愛,只停留在心里。拿起筆,讓更多人聽見太極與你的故事——我們在文字里等你。
來源網(wǎng)絡,轉(zhuǎn)載旨在分享,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