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明
進入暑期以來,隨著氣溫節節攀升,各地暴雨、臺風天氣頻發,一些企業的安全巡檢也比平時更“上心”了。記者近期在廣州、合肥等地采訪時發現,相比以往靠人工打卡、紙筆記錄的做法,不少單位今年悄然換了種方式——用上了智能表單工具,不但提升了巡檢效率,還讓現場問題反饋更快、數據更準。
“早來半小時填表,現在只需點幾下”
“我們這邊現場點多、人手也緊,之前巡檢真是靠硬熬。”在合肥某物流園區,運營經理李濤回憶說,以前員工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辦公室領檢查表,填完后還要集中錄入系統,“有時候中午才剛匯總完上午的數據,下午的異常又來了。”
今年7月,公司上線了“接龍管家團隊版”,原本的一張張紙質檢查表,現在全都搬到了手機上。李濤說,員工每天到崗后,手機自動推送當天巡檢任務,哪一項查了、有沒有拍照、位置準不準,系統都能記錄。“特別是拍照帶水印這塊,過去有的員工拍完忘寫時間,現在全自動嵌進去,少了很多爭議。”
“電線冒火星”的隱患,10分鐘內就有人處理了
在廣州一家食品加工企業,記者看到一名安全員正在用手機拍攝廠區電力控制柜。幾分鐘前,車間值班人員剛通過系統提交了“電線有火花”的現場照片,后臺便立即通知到了安全部主管。
“過去這類隱患通常靠人匯報,慢的話要半天才知道。”該企業安全負責人表示,現在系統一接收到“異常”勾選項,立刻要求對問題進行說明,并要求給出位置、上傳現場圖,相關負責人和維修工都能第一時間收到隱患上報記錄推送。
“就像今天這個,10分鐘人就到了,提前處理總比事后善后強。”他說。
圖表一看就明白,月末匯報更輕松
“以前寫報告,每次都得手動統計,現在手機一拉全出來。”在西安一家具制造企業,行政主管楊倩向記者展示了他們最近用的數據看板:6月滅火器抽檢合格率大約是81%,7月提升到了96%以上;但倉庫區域的通風不暢問題還是沒解決,相關異常條目連續三周都有記錄。
“這些圖全是系統自動生成的,直接截圖就能發給老板。”她笑著說,“我們是小廠,以前根本做不了這些,現在也能像大企業一樣有自己的數據匯總。”
“工具只是手段,管理還是根子”
業內人士胡先生認為,企業借助數字工具來提升巡檢效率和規范性是未來趨勢。但他也提醒,數字化不能完全替代人的判斷。
“像水印拍照、邏輯跳轉、數據看板這些,確實讓巡檢落地更容易,但最后該不該停工、該不該復查,還是要靠管理者下判斷。”安全管理顧問宋立文表示,“很多時候不是缺工具,是沒把流程跟工具對上。”
記者手記
過去不少企業談數字化,總覺得是大企業的專利。但像接龍管家團隊版這樣的工具,給不少中小企業帶來了“用得好、管得動”的可能。一部手機就能覆蓋巡檢、拍照、反饋、數據留痕等流程,對于人手不多、現場分散的企業來說,確實解決了不少麻煩。
據記者了解,目前該平臺在安監、物業、建筑、制造等多個行業都已推廣,暑期以來日均使用量較6月增長超30%。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企業及人物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