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奉陰違,口蜜腹劍”,美方對華的態(tài)度,再次應驗了這八個字。
7月1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一口氣通過三項重磅法案,直指中國核心利益;同一天,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放出狠話,要“解散金磚”。
中美間,臺面下的博弈已走到明牌階段。
但就在這密集施壓之際,中方?jīng)]有高調回應,也沒有口頭反擊,只用一招,便精準打在了美國的“七寸”。
白宮已正式公布,特朗普將于九月份訪問英國,根據(jù)目前的行程安排來看,訪華計劃恐怕又要被擱置。
不過從特朗普最近的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特朗普依舊延續(xù)其典型的“雙面派”風格——嘴上說合作,手里卻還握著刀。
不久前,特朗普公開表示希望與中國開展“友好競爭”,并宣布放寬對華H20芯片出口限制。
但說和做,那是被特朗普分的清清楚楚,說是友好相處,但做的卻是一次比一次狠。
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集中審議近期通過三項針對中國的議案,涉及臺灣、地圖標注以及城市間關系,可謂招招有備而來。
第一項:美國聯(lián)邦眾議院以 221 票對 209 票通過 2026 財年國防撥款法案,其中包括撥款 5 億美元,由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管理,用于所謂的“臺灣安全合作倡議”,使用期限至 2027 年 9 月 30 日。
這筆資金可供美國防長在國務卿同意下使用,向臺灣提供援助,包括采購新的防御物資及服務,以及軍事教育與訓練。
這是美國對臺軍事支持的進一步升級,背離了“一個中國”政策的基本精神。
第二項:眾議院還同步通過一項修正案,禁止美國國防部使用將臺灣、金門、馬祖等地標注為中國領土的地圖,這一修正案來自共和黨議員蒂法尼。
事實上,美國國防部2018年曾在《核部署評估報告》初版中,中國地圖包含臺灣省。
但在該報告被《日本時報》指出這一情況后,美國防部一度將報告從官網(wǎng)撤下,數(shù)小時后修正版重新上線,中國地圖中已不見臺灣省。
五角大樓發(fā)言人對此回應稱,這是“報告的一處錯誤”。
然而,這次的修正案并非技術問題,而是政治意圖的直接表達。
推動該議案的共和黨議員蒂法尼表示,這項限制是為了推動所謂的“誠實地圖”,他堅稱美國政府在所有官方文件中都應排除臺灣與中國之間的歸屬關系。
“我們不能再繼續(xù)展示錯誤的地圖了。”蒂法尼在辯論中說,“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必須在我們的地圖上體現(xiàn)出來。”
這番言論不只是地圖標注的問題,而是對國際共識的公開挑戰(zhàn)。
“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也是聯(lián)合國所承認的國際準則。
而今,美國國會將地圖變成了意識形態(tài)戰(zhàn)場,背后的動機已經(jīng)不言自明。
第三項:眾議院通過法案,要求華盛頓市政府終止與北京市自1984年建立的“友好城市”關系。
這項由“美中戰(zhàn)略競爭特設委員會”推動的提案,直接將中國定義為“敵對國家”,不再適宜開展地方合作。
這場從軍事、文化、到外交的“系統(tǒng)性斷開聯(lián)系”,在美國政壇快速推進。
而在法案出臺的同一日,特朗普也登上了舞臺。
這位總統(tǒng)在“Truth Social”上高調發(fā)文,如果金磚國家采取實際行動,那他就會強行讓該組織解散,并威脅對所有與金磚國家 “反美政策” 保持一致的國家額外征收 10% 的關稅,不設例外。
特朗普又宣稱,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成立是為了“損害美國和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并表示美元如果失去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就像 “輸?shù)粢粓鰬?zhàn)爭”。
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談論金磚,但這次他的話語,摻雜著明顯的焦慮。
金磚做了什么?對特朗普造成什么威脅呢?
說到底,是動了美元的根基。
雖然特朗普嘴上說“金磚是紙老虎”,但背后卻在不斷加碼施壓,其實他很清楚一點:真正能威脅美國霸權的,不是軍演,不是口號,而是金融秩序的重構。
而這恰恰是中國正在悄然推進的方向。
近年來,中國持續(xù)推動與多國在貿易結算中使用本幣,尤其是在大宗商品交易領域。
和俄羅斯之間,人民幣結算比例大幅提升,能源、糧食等關鍵進口大多已轉向非美元交易。
與巴西的貿易中,人民幣與雷亞爾的直接兌換也日趨常態(tài)化。
而在中東,中國與伊朗、沙特等國簽署本幣互換協(xié)議,逐步擺脫美元在油氣交易中的壟斷地位。
這些動作,對于美元構建的全球結算體系來說,猶如慢性蝕骨——看似溫和,實則致命。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深化貨幣合作網(wǎng)絡。
截至2025年,已有數(shù)十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xié)議,涵蓋東南亞、非洲、中亞、東歐等多個區(qū)域。
匈牙利央行甚至宣布,將把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結構,并擴大與中國銀行的清算合作規(guī)模。
通過這些渠道,人民幣正在逐步構建一個繞開美元的區(qū)域金融帶。
特朗普的“解散論”,背后藏著的是對這一趨勢的恐懼和無力感。
特朗普怎么說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一回事,能夠預見的就是中方早就清楚他的小伎倆。
面對這種結構性壓力,中方并沒有口頭回應特朗普的挑釁。
而是用行動打出了一記組合拳。
第一次,是減持美債。
根據(jù)美國財政部7月17日發(fā)布的國際資本流動數(shù)據(jù),中國連續(xù)三個月減持美國國債,5月再減9億美元,持倉降至7563億美元,退居全球第三位。
這是中方對美財政風險的規(guī)避,也是對美元信用的戰(zhàn)略性調整。
第二記,是稀土出口的精準控制。
2025年6月,中國鍺出口同比下降95%,銻下降88%。
這兩種金屬廣泛用于軍工、半導體和光電設備。
雖然中國并未明言“禁運”,但通過出口審批收緊、這些措施導致全球市場上鍺和銻的價格飆升,對相關產(chǎn)業(yè)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形成了實質性的 “卡脖子” 態(tài)勢。
這還沒完,中國還開展了針對戰(zhàn)略礦產(chǎn)走私和轉運活動的專項整治行動,封堵了泰國與墨西哥的中轉通道,對涉嫌配合美方 “偷礦” 的國家實施出口 “歸零” 處理。
不僅堵住非法出口的口子,也打掉了西方繞道獲取中國戰(zhàn)略資源的幻想。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七寸”。
中美博弈可以說已進入一個微妙的新階段,芯片和臺海問題成為主要戰(zhàn)場,特朗普解禁H20芯片并非善意之舉,而是因為美國芯片企業(yè)面臨巨大壓力,不得不做出讓步。
在臺海問題上,美國也在加碼挑釁。
臺灣“漢光41號”軍演期間,美方首次派出現(xiàn)役軍官,率400人軍事觀察團參與臺軍演習。
這不是象征性的“友情訪問”,而是實質介入臺海軍事格局的信號。
中國國防部立即回應,稱“美方言行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規(guī)定,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wěn)定,解放軍嚴陣以待,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粉碎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
對中方而言,博弈的主戰(zhàn)場不在嘴上,而在行動。
外交部一句話回應美方挑釁:“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三道法案,三把明刀。
中美之間,不再是單純博弈,而是規(guī)則與反規(guī)則、主導與去主導的正面對撞。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
這一局,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