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和7月22日,連續兩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都有記者向我外交部發言人提問,兩位和美國關系密切的相關人員被限制離華,要求中方給出合理解釋。
不知道這一幕有沒有讓大家想起當年孟晚舟的遭遇,只不過這一次“攻守雙方”換了位置,而我國給出的理由,也讓現場提問的記者啞口無言。
結果消息傳回美國,美國立馬拿此事做文章,甚至態度強硬要求立即放人,特朗普更是用出了殺手锏。那么,這兩人為何被限制離華?面對美國政府的叫囂,我們又能否頂住壓力?
外交部回應太直接
第一個被問到限制離華的人叫茅晨月,這位美籍華裔女性,是美國富國銀行的常務董事,國際保理商聯合會的副主席。她的人生履歷光鮮,是那種典型的、穿梭于中美的精英。這次她回到故鄉,是為了洽談一筆關于AI芯片供應鏈的融資。
然而,根據《華爾街日報》7月17日的報道,當她準備返回亞特蘭大的家時,卻在機場被攔下。為此,有記者在7月21日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提問,希望中方對于茅晨月被禁止離境給出合理解釋。結果中方的理由很簡單也很直接:她涉及一起刑事案件。
僅僅事隔一天之后,又是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這次法新社再度提問,他們得到一名一名美國政府雇員被禁止離開中國的確切消息,希望中方能夠提供更多的消息。結果這一次,我國外交官只給出了“沒有可以提供具體情況的”簡單說明。
但根據一些媒體的報道,此人是美國商務部的政策顧問,他在申請簽證時,巧妙地“忘記”填寫自己的政府雇員身份,不按照規定辦理出入境手續,不是心懷鬼胎就是圖謀不軌。結果,這張小小的簽證申請表,成了他無法離開中國的理由。
美國爭奪“正義”的解釋權
面對此情此景,美國人把嗓門拔得很高,大使館和國務院的聲明措辭嚴厲,稱之為“嚴重關切”,要求“立即放人”,甚至不惜用“危及雙邊關系”來施壓。美國媒體更是直接貼上了“人質外交”的標簽,試圖一錘定音,搶占道德高地。
這套操作,核心是把復雜的法律問題,簡化成一個“強者欺凌個體”的劇本。中國外交部的發言滴水不漏:在中國,就得守中國的法。無論是《刑事訴訟法》還是入境管理規定,對誰都一樣。我們依法辦案,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但司法主權不容干涉。
潛臺詞很清晰:這是我的主場,請按我的規矩來。還記得孟晚舟嗎?還記得在意大利被捕的中國芯片專家嗎?當中方反問美國“政治干預司法”的雙重標準時,這場關于“正義”的辯論,瞬間變得無比諷刺。
很明顯,美國這種狀態根本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而且很重要的一點,美國對中國公民的扣押,都是毫無理由的。但中國這次做出限制離境的決定,都是有理有據的,從這一點來看,這本身就不能算是同一個問題。
特朗普祭出殺手锏
眼看中方不慣著美國,特朗普亮出了他最熟悉的武器:關稅。他在社交平臺發文設下最后通牒,若茅晨月在8月12日前仍未自由,那批曾讓世界顫抖的對華商品關稅,將卷土重來。這是赤裸裸的經濟脅迫,試圖用中國出口商的切膚之痛,來換取一個人的自由。
資本的反應總是最誠實的,富國銀行立刻叫停了所有員工的赴華計劃,這并非政治表態,而是企業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面前的自保本能。這種“用腳投票”的行為,雖無聲響,卻在中國的外商投資圈里,投下了一片陰影。
然而,就在這劍拔弩張的時刻,一個意外的“松動”信號出現了。英偉達的黃仁勛宣布,恢復向中國市場供應曾被嚴格管制的H20AI芯片,這當然不是示好,背后是英偉達巨大的庫存壓力,以及華為昇騰芯片帶來的競爭焦慮。
但在中美對抗的牌桌上,這張“芯片牌”的出現,無疑讓局勢變得更加微妙,它暴露了美國“科技脫鉤”戰略的內在矛盾:商業利益與政治議程,并非總能步調一致。
美國的內部矛盾開始顯露
別看美國的鷹派如此叫囂,但財長貝森特代表的經濟派系,還在心心念念地想和中國談判。關稅、俄烏、伊朗核問題、增購美國國債等等,這些才是他們眼中的正事。就在特朗普威脅要加關稅的前幾天,貝森特還在釋放“關稅可調整”的溫和信號。
一面是五角大樓要求微軟等承包商清退所有中國籍工程師,一面是貝森特大喊“中美關稅最后期限不可延”,這種內部的拉扯,讓美國的對華政策呈現出一種“精神分裂”的狀態:一只手想扼住你的喉嚨,另一只手卻想伸過來和你握手。
但中國的態度十分明朗,關稅問題可以談,但是危害中國利益,動搖中國立場的問題不能談。如果美國不在乎自己的經濟持續下行,不在乎自己的信用評級被一降再降,那么大可以放手一搏,試試中方會不會賣白宮這個面子。
甚至連特朗普可能的訪華計劃,也成了這場博弈中的一個變量。是取消,是推遲,還是把它當成一個更大的籌碼放上談判桌?美國想要的是什么,全世界心里都清楚,從不會做賠本買賣的特朗普一定不會在這樣的問題上自掘墳墓。
結語
這一被中方限制離境的兩個美國人,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中方的調查,畢竟我們不會無緣無故將人扣在國內不允許回國。當然,這是在他們沒有違反我國規定,并且并未對我國利益造成損害的前提下。
可他們到底做了什么,到底能不能安然的離開,估計他們自己心里比誰都清楚。美國這么急切地施壓中國盡快“放人”,同樣也是一種心虛的表現,不是嗎?
信息來源:
北晚在線2025-07-22《“一名美國政府雇員被禁止離開中國”,我外交部回應》
人民日報2025-07-21《外交部:美國富國銀行高管茅晨月涉及刑事案件,被限制出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