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一起持續近五年的重大養老詐騙案件終于落下帷幕。
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大連山海控股集團實際控制人、公司執行董事周志峰,因涉嫌集資詐騙、洗錢等多項罪名,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全部個人財產。
此案非法集資總額高達244億元,受騙老人超過60萬人,成為近年來養老詐騙中金額最大、影響最廣、作案手法最為隱秘的典型案例。
那么,這個周志峰到底有何手段,竟能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騙取如此多老年人的信任與錢財?
不同于一般的龐氏騙局,山海集團的起始手段并不復雜。
最初,這些銷售人員每天出現在菜市場、社區門口,拿著雞蛋、毛巾等小禮品,站在路邊向老年人發放。
“掃碼送獎品”“到場送大米”“免費領雞蛋”——這些看似普通的宣傳語,背后卻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情感陷阱”。
許多老人防范意識薄弱,缺乏網絡風險認知,同時渴望陪伴和關心,這些心理弱點成為詐騙團伙精準打擊的突破口。他們不急于推銷產品,而是通過“認干親”的方式拉近距離:每天上門噓寒問暖,記住老人服藥時間、孫子生日、家庭瑣事,甚至在社區里當眾為老人跪地試鞋,以換取信任。
“比親兒子還貼心。”案發后,不少受害人仍難以接受自己被騙的事實,“我們認了干兒子、干女兒,還以為以后養老有依靠。”
在這種長期的“情感滲透”下,老人們逐漸放松了警惕。一位來自山東的受害者表示:“他們從不主動談投資,只是天天陪著聊天、組織旅游、送雞蛋面條,一年下來,我們反倒覺得離不開他們了。”
當建立起足夠的情感信任,才是山海集團真正“收割”的時刻。
為了打造“正規企業”的形象,周志峰將整個騙局包裝得幾乎無懈可擊。
一位受害者的子女回憶道:“我們實地查看了大連、青島、鄭州、合肥等多個城市的‘山海會’門店,從外觀上看裝修非常氣派,內部員工穿西裝打領帶,還設有茶歇區和講座區。父母每次回來都說這是正規企業,有工商注冊、有實體項目,怎么可能是騙人的?”
據公開資料顯示,山海控股在全國曾擁有超過190家門店,“山海健康小鎮”“山海頤養公寓”“旅居養老體驗基地”等項目頻繁出現在宣傳資料中。然而,這些“實體項目”雖然在工商系統中注冊存在,但多數為空殼公司,實際并無運營,有的早已人去樓空。
一旦老人愿意投入資金,便被推薦購買“旅居會員卡”“康養合伙人”“藥品眾籌股權”等投資產品,金額從數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銷售人員承諾年化收益8%至12%,并附帶實物獎勵、免費旅游、定期體檢等“附加福利”。
北京一位受害者女兒講述:“我父親買了兩份旅居卡,說可以去海南住四個月,每年分紅兩萬。后來才知道,根本就沒有房源,而且還是我爸主動勸我媽也買,說‘干女兒不會騙我們’。”
這些所謂投資項目本質上是非法集資行為,資金來源完全依賴新投資者的不斷加入。隨著資金盤越滾越大,集團開始挪用資金填補漏洞、用于高管揮霍、購買豪車房產。直到2023年底,整個資金鏈徹底斷裂。
根據起訴材料顯示,在案發前,周志峰名下擁有勞斯萊斯、賓利、邁巴赫等豪車共計29輛,常年停放在四個私人車庫中。他名下房產多達142套,分布于大連、北京、三亞,總價值超過10億元,另持有市值近40億元的股票。
而這些財富的來源,正是來自60萬名普通老人的養老積蓄。
更令人痛心的是,部分資金已通過非法渠道轉移至境外,追繳難度極大。法院認定,截至案發,244億元涉案資金僅追回約40億元,超過80%的本金可能永遠無法追回。
2025年6月的這份判決書,終結了周志峰構建的“養老王國”,但并未終結類似騙局的發生。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近年來養老領域的金融詐騙案件持續高發。僅2024年全國破獲的涉老詐騙案件就超過7.6萬起,涉案金額超過1100億元。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仍有不少以“旅居養老”“以房養老”“康養投資”為名的新型非法集資活動在多個城市社區悄然運作,即便在山海集團案件曝光后,仍有“山海系”前員工轉投新平臺繼續招攬“會員”。
在整個案件回顧中,最令人揪心的是:即便騙局曝光,仍有部分老人堅信周志峰和山海集團,堅持認為“干兒女”不會欺騙自己。
這是信任的錯位,也是社會與家庭長期疏離的結果。
山海集團正是利用這些情感“空隙”,以溫情為掩護,以金融為手段,完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信任收割。
信息來源:湖南日報:《集資詐騙240多億元!周志峰被判處無期徒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