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殲 - 15DT 艦載電子戰飛機即將部署于 “福建” 艦,并有望在抗戰勝利 80 周年閱兵中首次公開亮相,中國電子戰飛機技術水平是否已實現對美國的反超成為熱點。我給出的答案是已經實現了反超,這一結論的背后,是中國國防電子工業在核心技術領域的全面突破與領先。
殲 - 15DT 的橫空出世,絕非偶然。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海軍電子戰術邁入現代化新階段,足以匹敵甚至超越美國 EA-18G “咆哮者”。從技術根基來看,中國在氮化鎵雷達等功率元器件以及先進開關技術上的領先,為電子戰飛機性能的飛躍提供了堅實保障。氮化鎵材料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效率和可靠性,使得中國戰斗機的機載雷達技術水平位居世界第一。而電子戰吊艙技術與機載雷達技術相通,這種技術上的共通性讓中國在電子戰領域能夠充分借鑒雷達技術的成果,實現快速發展。
從結構上看,殲 - 15DT 為適配彈射起飛做了諸多改進,前起落架增加彈射桿,起落架和機背也進行了優化,機背的加大更是為容納信號收集和干擾相關系統提供了空間。翼尖掛架的改動,使其可能支持升級的霹靂 - 10 短程空對空導彈或現代化電子對抗吊艙,進一步增強了其電子戰能力和作戰靈活性。同時,搭載的國產渦扇 - 10C 或渦扇 - 10H 發動機,相比舊款 AL-31F,在航母起飛條件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性能,為殲 - 15DT 的高效運作提供了強大動力支持。
殲 - 15DT 作為殲 - 15 多用途戰機的艦載電戰版,在 “福建” 號航母艦載機聯隊中,將承擔類似美國 EA-18G “咆哮者” 的任務,搭載 “鷹擊”-91 反艦導彈等武器,肩負護航干擾及支持反輻射打擊等重要職責。其參與閱兵,意味著它已脫離研發試驗階段,進入運作前評估階段,最近更是在 “福建” 艦第 8 次海試中成功進行電磁彈射起飛作業,證實了其在 “彈射起飛 / 攔阻索回收” 框架內部署的準備就緒。我們甚至可以說,殲 - 15DT的部署,意味著中國航母艦載機部隊已經進入攻勢作戰階段。
相比之下,美國的 EA-18G “咆哮者” 雖然在過去占據電子戰領域的優勢地位,但中國在核心電子技術上的突破,讓殲 - 15DT 具備了超越的資本。中國國防電子工業的強大,使得殲 - 15DT 在電子干擾、信號處理、武器集成等方面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還有一點,殲-15DT本身平臺的性能要遠遠優于EA-18G ,這也為殲-15DT在機動性能、作戰半徑、載彈量和發電能力上,都占據優勢地位。
綜上所述,憑借著中國在國防電子工業核心技術上的領先,以及殲 - 15DT 自身優異的性能和快速的發展進度,中國海軍的戰術電子戰飛機技術水平已經實現了對美國的反超,殲 - 15DT 的部署將極大提升中國海軍的電子戰能力,在未來的海上作戰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