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馮德萊恩抵華當天,美歐突然傳出接近達成關稅協議的消息。歐盟一邊對中國示強,一邊卻對美國讓步,這場中歐峰會尚未結束就已蒙上陰影?
第25次中歐峰會在北京盛大啟幕,然而這場被外界視為"氣氛微妙"的峰會,從一開始就透露出不尋常的信號。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直指要害,稱此次會晤正值中歐經貿摩擦升級之際,雙方能否化解分歧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第25次中歐峰會在京舉行】
細看這場峰會的種種細節,處處透露著玄機。美國政客新聞網直接唱衰,稱由于雙方分歧嚴重,這次峰會很可能連最基本的聯合聲明都難以達成,只能草草發個新聞稿了事。
而英國《金融時報》更是拿歐盟拒絕簽署氣候變化聯合聲明說事。彭博社更指出,原定兩天的會議硬是被壓縮到一天,這些細節無不折射出當前中歐關系的緊張態勢。但也能從中看出美西方,不希望中歐取得實質性突破的小心思。
不過,歐盟近期的系列操作確實令人一言難盡。一邊對中俄關系指手畫腳,一邊又對中國醫療設備采購啟動調查,馮德萊恩更是在訪華前特意繞道日本,大談特談所謂的"稀土聯盟"。這套組合拳打下來,明眼人都能看出歐盟打的什么算盤。
【歐盟對中俄關系指手畫腳】
有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歐盟這是典型的"吃著碗里瞧著鍋里",既舍不得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又想跟著美國搞對華遏制,這種首鼠兩端的做派,怎么可能贏得中方的信任?
而就在中歐角力的關鍵時刻,大洋彼岸又傳來重磅消息。《聯合早報》援引知情人士爆料,美歐關稅談判出現重大轉折。
雙方正在就15%的關稅稅率展開最后磋商,并且幾乎接近達成協議。這個數字恰好與美日此前達成的協議如出一轍。看來特朗普政府是要把"美國優先"進行到底。
知情人士透露,歐盟這次之所以愿意讓步,完全是迫于特朗普發出的"最后通牒"。對歐盟而言,接受這一稅率可以避免特朗普政府,此前威脅的30%懲罰性關稅。為了躲過這顆"關稅核彈",歐盟不得不忍痛接受美方條件。
【美歐被曝接近達成關稅協議】
據透露,這份潛在協議將給予部分商品特殊待遇,飛機、高端酒類和醫療設備等產品有望獲得關稅豁免。
值得注意的是,15%的稅率將涵蓋現有關稅,這意味著當前美國對歐盟汽車征收的25%關稅有望下調。不過消息人士強調,協議尚未最終敲定,仍存在變數。
不過這份協議也不是鐵板釘釘。有美國官員打預防針說變數還很多,而歐盟那邊也留了后手,據說已經擬好了一份價值930億歐元的報復性關稅清單,就等著8月1日談判破裂后立即開火。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的表態更是耐人尋味,一邊說著"拭目以待",一邊又強調協議必須讓美國農產品和汽車,大舉進入歐洲市場。這擺明了是要趁火打劫,逼歐盟簽城下之盟。
【美歐或集中火力對付中國】
要是美歐真把這15%的關稅協議給簽了,那后續劇情用腳趾頭都能想到:肯定要調轉槍口對準中國。美國這些年把中國當眼中釘不是一天兩天了,現在拉上歐盟組隊,明擺著要在貿易規則、技術封鎖這些領域給中國使絆子。
但咱們也別把美歐想得太團結。美國那個"美國優先"的德行誰不知道?之前坑歐盟又不是一回兩回了。這次談判中,美方死咬著農產品和汽車不放,明擺著是要把歐盟當肥羊宰。
歐盟那邊也不是省油的燈,一邊跟美國虛與委蛇,一邊暗地里準備著報復方案,這塑料兄弟情也是沒誰了。
更關鍵的是,歐盟內部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這種四分五裂的局面,想讓他們齊心協力對付中國?恐怕是癡人說夢。
【中國需要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面對如此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國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一方面要苦練內功,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把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一方面要廣交朋友,深化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構建更穩固的"朋友圈"。畢竟在這個相互依存的世界里,誰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中歐關系的走向,不僅關乎雙方利益,更影響著全球格局。歐盟若繼續在"親美"與"務實"之間搖擺不定,最終損害的必將是自身的戰略利益。
而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的姿態,既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為動蕩的世界經濟注入了難得的確定性。這場中歐峰會的最終成果如何,或許正如那句老話所說: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