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隨即通過官方渠道公布了具體調整方案。作為全國養老金調整的標桿性城市,北京今年的方案繼續秉持"提低限高"的核心原則,在保障公平性的同時,進一步強化了對低收入退休群體的傾斜力度,其調整細節頗具借鑒意義。
首先看定額調整部分。今年北京市的定額調整確定為每人每月增加18元,相較于往年有所下調。這一調整與本年度全國養老金調整總體比例較低的大背景相呼應,但即便如此,北京的定額標準仍體現出對基礎保障的重視——在整體調整空間壓縮的情況下,仍為每位退休人員保留了穩定的基數增長。
繳費年限掛鉤調整是北京方案的另一大亮點。在繳費年限掛鉤調整方面,北京市延續了以往不區分檔次的統一單價標準,每滿一年繳費年限可增加1.8元,對于不滿一年的零頭部分,則按照每月0.15元的標準進行折算。
這一單價水平在全國范圍內頗具競爭力,要知道今年多數地區的工齡單價恐怕連1元都難以達到,而北京統一1.8元的標準,無論繳費年限長短都能獲得同等對待,充分體現了"長繳多得"的激勵導向。
最具北京特色的當屬與月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的調整方式。
不同于其他地區直接按原養老金的一定比例上調的做法,北京市特意劃定了一條分界線——7118元。具體規則為:原月養老金超過這一標準的退休人員,此部分增加3元;未達到該標準的,則增加18元;此外,無論原養老金高低,所有退休人員均可在此基礎上額外獲得原養老金0.15%的漲幅。
這種"雙軌制"設計讓低收入群體獲得了更顯著的增幅。以兩位退休人員為例:原月養老金2500元的張三此部分可增加21.75元;而原月養老金7500元的李四,則只能增加14.25元。低收入者在此環節的增幅明顯高于高收入者,真正實現了"提低"效果。
高齡傾斜調整方面,北京市的政策與其他地區存在不同。
通常,其他地區的高齡傾斜年齡門檻多為70周歲,而北京市則將這一門檻降低至65周歲。具體來看,2024年12月31日(含)前年滿65周歲及以上不滿70周歲的退休人員,每月可額外增加10元;年滿70周歲及以上不滿75周歲的,增加30元;年滿75周歲及以上不滿80周歲的,增加40元;年滿80周歲及以上的,則增加50元。
更為貼心的是,對于年滿65周歲及以上且累計繳費年限超過30年的退休人員,還可在上述基礎上再額外增加5元。這一設計既覆蓋了更廣泛的高齡群體,又通過"年齡+工齡"的雙重考量,進一步強化了對長期繳費高齡人員的關懷。
以一位低養老金收入的北京退休人員的實際調整情況為例,更能直觀感受這一方案的溫度。假設老張年滿66歲,累計繳費年限為18年,月入2500元養老金,其2025年養老金增加額計算如下。
(1)定額增加額:每月漲18元;
(2)掛鉤累計繳費年限增加額:1.8*18=32.4元;
(3)掛鉤月基本養老金增加額:18+2500*0.15%=21.75元;
(4)高齡傾斜增加額:年滿65歲至69歲,可以加10元。
將四項增加額加總到一起,老張每月的養老金增加額是82.15元,上漲比例達到了3.29%,遠高于全國2%的整體調整比例。
總體而言,北京2025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在保障基本調整幅度的基礎上,通過差異化的掛鉤調整和高齡傾斜政策,精準實現了對低收入、長繳費年限群體的傾斜。
這種設計既符合國家"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總體要求,又通過制度創新回應了社會對"公平與效率兼顧"的期待。對于其他地區而言,北京方案在"提低"環節的精細化操作、高齡傾斜的年齡下探以及工齡單價的統一標準,都提供了可參考的實踐樣本,值得在后續政策制定中借鑒與優化。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