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富人圈,最近流行一種奇怪的消費。
他們不買奢侈品,不買游艇,反倒扎堆花錢,給自己的孩子買“苦”吃,買“罪”受。
現在的香港富豪和明星,紛紛把孩子送回大陸,只為了一件事——參加軍訓!胡杏兒有三個兒子,從小住的都是豪宅。
作為媽媽胡杏兒特別的不舍得,但是兒子竟然主動要去內地參加軍訓,因為他特別崇拜軍人。胡杏兒很擔心,嬌生慣養(yǎng)的兒子吃不了這個苦。
沒想到胡杏兒的兒子只有6歲,卻很有想法,堅決要求父母給他報名。廣州的軍訓項目,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有不同的訓練。
6歲的孩子訓練內容簡單,主要以生活自理為主。孩子每天早上6點起床,然后自己整理床鋪,刷牙,換衣服,晨練之后吃早餐。
上午和下午分別是軍事教育課和戶外訓練,下午5點吃晚飯,晚上大家一起自己洗內衣,洗澡,簡單鍛煉后睡覺。
對于6歲的小孩來說,只要能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但是對于年紀大的孩子,軍訓的項目就更加的嚴格。
到今年暑假,車婉婉和蘇永康也心照不宣地把兒子送進了同一個位于廣州的軍事夏令營。鏡頭前,車婉婉8歲的兒子Justus戴上軍帽,一臉新奇,對即將到來的七天獨立生活滿是期待。
車婉婉43歲高齡產子,兒子Justus是她的命根子,平時極盡寵愛。但她也怕,怕兒子在蜜罐里泡久了,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
這種“愛與放手”的內心拉扯,在她送兒子入營時表現得淋漓盡致,一邊說著要狠心,一邊忍不住掉眼淚。
這種心態(tài)在香港明星父母圈里相當普遍。他們不缺資源,最怕的就是把孩子養(yǎng)成經不起風浪的“溫室花朵”。
49歲才當上父親的蘇永康,對此就看得更開。他表現得相當灑脫,覺得兒子“是時候該體驗一下特別的生活了”。
兩人態(tài)度一緊一松,但目標高度一致讓孩子學規(guī)矩、懂自律。更重要的是,香港社會整體受西方文化影響嚴重。
很多香港的新生代普通話都講不流利,講英語更多。參加軍訓,不僅是鍛煉他們的意志,也是增加他們對中國的國家認同感。
真正把這件事玩到戰(zhàn)略層面的,是李澤楷。作為李嘉誠的兒子,大哥已經繼承了家業(yè),而他則把賭注押在了大陸。
他和梁洛施的三個兒子常年生活在國外,一直是母親在帶孩子。孩子上高中之后,李澤楷開始出手干預兒子教育。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兒子轉到大陸上高中,為了讓他適應環(huán)境,他還特意讓兒子參加了長達五周的軍訓。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夏令營體驗,而是他為兒子規(guī)劃的人生路線。李澤楷的目標非常明確:他要培養(yǎng)的,是一個具備國家認同感的兒子。
在以前,有錢人更喜歡把孩子送到歐美參加更強調個人主義和冒險精神的夏令營,或許更符合他們過去對國際化教育的想象。
但他們現在都開始選擇內地,選擇了帶有集體主義和紀律烙印的軍訓。他們都清楚,世界的未來在大陸,所以要讓孩子從小接受大陸的思想教育。
這與霍啟剛的教育思路不謀而合,他帶著兒子參觀駐港部隊軍營,親自為其撐傘擦汗,目的就是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建立起對國家力量的認知和情感連接。
這是一種主動的文化尋根,也是一次身份的重新錨定。說到底,這群香港精英為孩子購買的,是對大陸的精神認同,是未來的發(fā)展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